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大面积脑梗塞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指由于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栓塞或急性梗塞所导致的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的大面积缺血、坏死。本病继发严重脑水肿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和中线结构移位,形成颞叶钩回疝。此类患者内科治疗效果差,死亡率极高,但经手术去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DCH)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科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胶质瘤和9例正常脑组织中caveolin-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在正常脑组织中全部阳性表达.80例胶质瘤中39例caveolin-1呈阳性表达,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PCNA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80例胶质瘤中55例呈阳性表达,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caveolin-1与PC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68,P<0.01).结论 caveolin-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PCNA可作为反映胶质瘤细胞增殖、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无功能垂体腺瘤来源细胞-F的染色体与肿瘤遗传学、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人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并传代,将第10、20、30代的腺瘤细胞以直接阻滞法获取染色体,结合DNA倍体分析和G显带法对染色体变异进行观察、分析;并采用电镜对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蛋白,光化学法测定上清液激素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为嵌合体型细胞。正常染色体中1、3、7、10号缺失,4、6、18、19、22号有1条染色体,2、8、9、11、12、13、15、20、22号有2条染色体,5、16、17号有3条染色体,14号有4条染色体,X1条染色体有脆性位点。实验组第5、10、15、20、25、30代细胞上清液中催乳素分泌水平分别为:(2.97±0.08)ng/ml、(2.91±0.97)ng/ml、(0.92±0.30)ng/ml、(1.12±0.50)ng/ml、(0.62±0.17)ng/ml、(0.40±0.06)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镜发现:细胞表面微绒毛,线粒体灶性肿胀和空化,分泌颗粒分布稀疏,直径为150~220 nm。免疫细胞化学...  相似文献   
44.
王岚  刘倩  田春辉  王璞 《临床荟萃》2014,29(2):234-236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缺乏疼痛信号导致病死率上升,与痛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能及时的寻求医学救治,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本综述目的 在于总结无痛性心肌梗死的特征以期早期鉴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小儿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患儿诊治过程。结果本组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头颅CT扫描和及时复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损伤的小儿,其发病与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本病经药物、高压氧、理疗等综合治疗后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锦州市太和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锦州市太和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锦州市太和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690例,无死亡病例,1例重症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01.87/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松山街道、凌南街道、新民乡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5.74%。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份,2~4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9∶1。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为主,占51.30%(867/1 690),其次为散居儿童,占44.08%(745/1 690)。病原监测结果为肠道病毒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结论我区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下降态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防控的重点人群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