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发作间痫样放电致大鼠认知行为障碍时的相关神经生物学改变。方法:实验于2001-1/2003-12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及成都军医总医院完成。选择6~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41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海马点燃组(n=62),电极对照组(n=58),正常对照组(n=56)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n=65)。将大鼠用2%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暴露颅顶骨,按Pllegrino大鼠脑图谱确定海马CA1区双极漆包不锈钢刺激电极埋植部位,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电刺激参数为波宽1ms、频率15Hz、串长10s、刺激强度400μA、串隔5min,恒流、单向方波,刺激40次。发作间痫样放电大鼠在海马快速电点燃后13d再次阈下电刺激,电刺激参数为波宽1ms、频率25Hz、串长10s、刺激强度100μA、串隔7min,恒流、单向方波,刺激15次。电极对照组于海马CA1区埋植电极,不给予电刺激。于电点燃后1,7,14d分三次取各组大鼠8只,麻醉断头处死后分离双侧海马,常规方法制备105~107/mL的细胞悬液及胞浆蛋白,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观测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含量与钙调素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总钙调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与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V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SPS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组均数的最小显著差值法和Tamhane’sT2检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发作间痫样放电组、海马点燃及电极对照组分别有9、6、2只大鼠因电极脱落而被剔除实验,进入结果分析224只。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电点燃后1d海马点燃组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电极对照组犤(659.2±134.3,684.6±138.5)nmol/L,(209.6±40.1,221.5±43.1)nmol/L,(P<0.01)犦,14d时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再次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犤(435.1±87.1)nmol/L,(194.9±38.3,215.1±42.0,218.7±42.9)nmol/L,(P<0.01)犦。②海马细胞内游离钙调素平均通道荧光改变:电点燃后1d海马点燃组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调素平均通道荧光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电极对照组犤(1.16±0.28,1.26±0.31),(3.35±0.82,3.38±0.83),(P<0.01~0.05)犦,14d时与其他三组比较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再次降低犤(2.36±0.58),(3.08±0.74,3.61±0.88,3.20±0.76),(P<0.05)犦。③海马钙调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V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电点燃后1d海马点燃组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海马钙调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V校正吸光度值均较对照组及电极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高(P<0.01),14d时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再次明显增高(P<0.01~0.05)。而电点燃后1d海马点燃组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校正吸光度值则较对照组及电极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14d时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再次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惊厥阈下电刺激诱发实验大鼠发作间痫样放电所致认知行为异常的同时,亦同步引发了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短期明显增高,海马细胞内游离钙调素平均通道荧光明显降低,伴有明显的海马细胞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途径调控紊乱,这对发作间痫样放电所致情感行为异常及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脑内DARPP-32的表达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强阳性的DARPP-32染色大部分分布于基底节区和前嗅皮质区,主要分布在伏隔核、尾壳核及杏仁核复合体的神经元胞体内,以及苍白球、腹侧苍白球、脚间核及黑质网状部的...  相似文献   
64.
临床新药经济学评价中的成本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进步,大量的新药开发促进了人类健康的改善。但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成为医生、患者以及卫生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新药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新药的效价比。开展新药的经济学评价已成为国际趋势,其中成本测量是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5.
耳针治疗药源性便秘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文  王辉 《中国针灸》1997,17(7):417-417
耳针治疗药源性便秘80例王伟文,王辉(山东省文登市第二人民医院,26441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17~64岁,平均32.5岁。本组病例入院前均无便秘史,入院后接受一种或几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正常进食而48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及相关改进策略。方法:随机对2020年1月—2020年7月在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就诊的263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居民一般资料、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签约情况及影响居民签约的因素等内容。结果:调查263例社区居民中有225例(85.55%)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中171例(65.02%)签约。签约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熟悉程度明显优于未签约者,患有慢性病者、医保人员占比明显高于未签约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有居民是否有慢性疾病、是否为医保人员、是否了解家庭医生服务、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P<0.05)。结论: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程度较高,但认知深度稍有缺乏,签约率有待提升。需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并广而宣之。  相似文献   
67.
陈雯  杨秀英  王伟文 《新中医》2019,51(9):256-25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疗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上肢消肿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乳腺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R23)评分。结果:上肢水肿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EORTCQLQ-BR23量表中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腺癌症状、上肢症状、对未来的憧憬、体象、系统治疗不良反应、对脱发的担忧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患肢水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8.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其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普遍偏低。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导致频发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可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报道SGLT2抑制剂可增加成年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风险。因此找到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汇总了近几年更新的关于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治疗的重要研究结果,对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从护理角度探讨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儿均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肺部物理疗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临床表现,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合并感染,患儿均治愈后出院,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死亡2例,合并感染4例后转院治疗,总有效率83.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 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肺部物理疗法是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微创伤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480例,随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248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232例,分别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的临床评分、总有效率以及血肿的清除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治疗的248例患者,治愈84例,明显好转103例,好转40例,无变化7例,14例死于并发症,总有效率91.5%;保守组232例患者,治愈38例,明显好转52例,好转67例,无变化29例,死亡46例,总有效率6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天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天后,微创组中234例患者血肿为(14.43±5.77)ml,保守组186例患者血肿为(30.77±4.43)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安全、适用于颅内中、大量出血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 ,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保守组;病情平稳患者颅内血肿最佳穿刺时间为发病后6~24小时,有脑疝形成的危重患者可超早期(发病后6小时内)穿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