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调查南宁市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中医体质与PTS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以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为对象,调查南宁市24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质类型,测定高血压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应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高血压PTS的常见体质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②阴虚、阳虚质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③高血压PTS主要体质的PTS分子标志物PT,PTT,TT,PAI-1值比其他体质低;而PA,ET.GMP-140,FIB的值则相反(P〈0.05)。④高血压PTS主要体质中:PT,PTT,TT,PAI-1,ET,GMP-140,FIB之间呈正相关:与TPA,ET,GMP-140,FIB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PTS有其独特的体质特点,高血压PTS三种主要体质pTS标志物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4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体质类型,检查高血压PTS分子标志物,应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PTS的体质常见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2)性别和年龄与高血压PTS的体质构成比无差异.3)高血压PTS主要的中医体质与PTS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体质与PTS分子标志物水平vWF、11-DH-TXB2、GMP-140、Fib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AT呈负相关;PTS标志物vWF、11-DH-TXB2、GMP-140、Fib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AT则相反.4)除湿热质外,体质组的PTS分子标准物水平要比正常组高.结论:高血压PTS主要的中医体质与PTS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重构及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用规范西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心通脉饮,疗程6周。观察2组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LVEF均提高,NT-ProBN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减少,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心通脉饮能够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改善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用药后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1分级、心电图变化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5),术后90min心电图明显改善,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9.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PCI术中无复流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临床表现情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历年来因心脏骤停到我院抢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28例.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脏骤停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合并左回旋支以及3支血管严重病变多见.心律失常为突发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基础上,出现心室逸搏、心室停顿.结论:心脏传导系统上游组织急性缺血损伤可能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进而心脏骤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Diver C.E.+PCI组(36例)和传统PCI治疗组(36例),对两组之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和临床结果(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iver C.E.+PCI组与单纯PCI组比较,TIMI分级及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肌酸激酶[(1486.6±73.7)U/L vs.(1835.9±84.5)U/L,P0.01]和肌酸激酶同工酶[(129.6±26.5)U/L vs.(246.8±29.3)U/L,P0.01]峰值明显降低;ST段回落幅度大(66.6%±29.3%vs.41.8%±33.6%,P0.01);近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57.9%±4.8%vs.52.3%±4.7%,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48.6±5.8)mm vs.(56.6±5.3)mm,P0.01];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脂联素的影响。方法:120例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9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STEMI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补阳还五汤加西医常规治疗,60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60例),于介入术后第1天及第14天,分别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更有效提高急诊介入术后STEMI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同时可显著改善肱动脉FMD(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治疗可升高STEMI患者介入术后血浆脂联素,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并可改善FMD。  相似文献   
38.
93例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院内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高危因素,提高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对93例60岁以上老年人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CHD)占66.7%,12-2月死亡例数最多占38.7%,6:00~11:59是一天中猝死最高时段(33.3%)。临终前心电图(ECG)室性心律失常占75.3%,其中室颤(VF)占62.4%。SCD合并心力衰竭(HF)占73.1%,其中急性左心衰占38.7%。合并电解质异常占21.5%。结论院内老年人SCD以CHD为最常见病因,SCD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室性心律失常、HF、电解质异常是老年人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9.
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 r- SK)与尿激酶 ( U 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 :7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 AMI患者分为 UK治疗组 39例和 r- SK治疗组 35例 ,均采用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并发症以及 r- SK的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治疗后临床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 SK组为 77.14 % ,显著高于 UK组 5 6 .4 1% ( P<0 .0 5 ) ,两组的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国产 r- SK治疗 AMI临床再通率高于 U K,不良反应相似 ,无严重出血 ,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40.
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不同特点,探讨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我科102例心脏原因和呼吸系统原因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及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初级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但最终成功率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心源性,肺源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开通气道是心肺复苏的关键,而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主要由心脏本身病变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