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现场调查在岗临床医师220名、护士226名手卫生依从性和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 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57.6%,护士为73.9%,高于医师的40.9%(x2=49.670,P=0.000),外科医师为47.6%,高于内科医师的31.9%(x2=5.492,P=0.019),外科护上为91.5%,高于内科护士的58.3%(x2=32.113,P=0.000);手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率为75.7%.客观归因率为24.3%.结论 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观原因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谱(ANA)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在不同肝病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自身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7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ANA等自身抗体;以肝脏组织活检检测CHB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792例CHB、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未明原因肝功能异常以及CHB合并PBC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6.2%、25.0%、100%、100%、19.0%、29.0%、11.5%、26.4%、100%。自身抗体和CHB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均可检出自身抗体,且除PBC和AIH外,各组间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性意义。自身抗体和CHB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无显著相关,自身抗体可能并未参与CHB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33.
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 (CH)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95例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8例和对照组 47例分别采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和甘草酸二铵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总胆红质 (TBi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 (A/G)、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肽 (Ⅳ C)、层粘蛋白 (LN)水平 ,并以B超探测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Ⅳ C和LN )和肝功能指标(ALT和Tbil)均显著降低 (P <0 .0 1) ,A/G升高 (P <0 .0 1) ,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显著减小(P <0 .0 5)。而对照组除HA、ALT和TBil降低 (P <0 .0 5)外 ,其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三甲益肝冲剂可降低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 ,改善肝功能 ,缩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34.
郭其裕  毛乾国 《光明中医》2014,(7):1360-1361
中医恒动观,是指万事万物总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传统上讲的证候“传变”“转变”均强调证型变化的结果,却忽视了对证候变化过程的描述。本文结合中医学和哲学的理论,借用生物遗传学上“遗传漂变”概念,提出“证候漂变”这个术语,旨在描述证候变化的过程,丰富证候变化的动态属性,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为中医证候临床研究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对305例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了肝功能检查,异常者251例(82.29%),主要为血清 ALT 升高(82.29%)及血清白蛋白降低(71.8%)。发热期肝功能异常者为74.55%,休克期96.77%,少尿期91.95%。绝大岁数病例进入恢复期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未恢复者则与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对死亡8例肝穿及1例尸检肝组织光镜检查证实有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上述结果表明出血热患者普遍存在出血热肝炎。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时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2种给药途径的疗效和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102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2b每次5mU,每周3次,依患者意愿或皮下注射(61例)或肌肉注射(41例)。以AbbottEIA试剂检测HBeAg,以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联合应答定义为兼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HBVDNA<103拷贝/ml、HBeAg阴转伴或不伴抗-HBe阳转。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结果2组性别、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DNA水平以及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IFN-α疗程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皮下注射组、肌肉注射组治疗结束时联合应答率分别为39.3%和34.1%(χ2=1.552,P=0.213),随访6月时分别为41.0%和34.1%(χ2=0.283,P=0.594);皮下注射组疗程中白细胞减少(<4.0×109/L)发生率14.8%、中性粒细胞减少(<2.0×109/L)发生率18.0%、血小板减少(<100×109/L)发生率18.0%,肌肉注射组分别为34.1%(χ2=5.280,P=0.022)、39.0%(χ2=5.551,P=0.018)和43.9%(χ2=8.064,P=0.005)。结论与皮下注射相比,肌肉注射不提高IFN-α对CHB疗效,而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行为和个性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对两组对象进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测试。 结果:SCL-90量表评估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躯体化(1.66±0.48)、人际关系(1.89±0.56)、抑郁(1.91±0.49)、焦虑(1.83±0.46)、偏执(1.71±0.52)和精神病性(1.63±0.45)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78~2.309,P均<0.05)。EPQ问卷测评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病性、神经质或情绪和人格稳定性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7~2.232,P均<0.05)。A型行为问卷调查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时间紧迫感特征、争强好胜和时间紧迫感特征+争强好胜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2~2.348,P均<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行为和个性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行为和个性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对两组对象进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O)和A型行为问卷测试。结果:sCL-90量表评估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躯体化(1.66&;#177;0.48)、人际关系(1.89&;#177;0.56)、抑郁(1.91&;#177;0.49)、焦虑(1.83&;#177;0.46)、偏执(1.71&;#177;0.52)和精神病性(1.63&;#177;0.45)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78~2.309,P均&;lt;0.05)。EPQ问卷测评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神病性、神经质或情绪和人格稳定性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7—2.232,P均&;lt;0.05)A型行为问卷调查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时间紧迫感特征、争强好胜和时间紧迫感特征+争强好胜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2~2.348,P均&;lt;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行为和个性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39.
胸导管阻断对食管癌切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0 8例0~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胸导管结扎组 (74例 )和未结扎组 (34例 ) ,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CD16+56+细胞 ,并与 2 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结果 食管癌患者术前CD3+、CD4 +T淋巴细胞、CD4 +/CD8+及CD16+56+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术后前 3dCD3+、CD4 +、CD8+T淋巴细胞及CD16+56+细胞均降低明显(P <0 .0 5 ) ;上述各项指标术后第 5d开始恢复 ,以后各期除CD8+T淋巴细胞外 ,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胸导管结扎组与未结扎组相比 ,术后各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术后降低更为显著 ,但可逐渐恢复。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 ,免疫功能紊乱得到纠正。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近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0.
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EHFRS25—1MCAb—FITC法检测50例发病一周内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尿细胞抗原。阳性率为:淋巴细胞82%、中性粒细胞80%、尿沉渣细胞75%。病程与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第二病日阳性率已为50%,第3~4病日高达90.90%~92.85%,对照组均阴性。同步测血清抗体(IgG)阳性率仅42%。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对临床早期诊断及进一步研究本病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