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21.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 with defibrillator,CRT-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其中ICD应用于临床已有20多年的历史.ICD/CRT-D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ICD/CRT-D的植入数量增加,植入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2.
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实际以什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发挥药效。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新假说:“中药药效物质显效形式的集合或叠加是药效的核心物质基础;各个显效形式的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是药效作用机制之一”。某中药药效物质各种显效形式的叠加作用是指其众多化学成分或/及代谢产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叠加作用,是其各个化合物的浓度的叠加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是“多成分单靶点的叠加作用”,不同于“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中药体内研究表明,一种化学成分可产生众多代谢产物(多达50 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可产生相同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存在众多类似物、同系物甚至同分异构体(多达10 种);有些化学成分之间可相互转化;部分代谢产物具有活性。这些结构极相近的化合物有可能具有相同药理作用靶点,为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概念提供实验依据。建议开展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研究,为中药药效物质本质和作用机制提供新解读,为“中药为何毒副作用小”提供新解释-“毒性分散效应”学说,为中药质量控制提出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3.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行关节镜自体移植物重建术后的74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及对照组(33例),康复组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训练,分五阶段进行康复;对照组术后石膏外固定4~6周,随后配戴支具进行被动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训练。两组术后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93.8±2.7)与(80.0±7.6)分],均优于术后3个月[(81.8±4.2)与(75.2±4.2)分](t=2.85,P〈0.01;t=2.16,P〈0.05);而康复组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1、5.30和9.80,均P〈0.01)。ACL损伤者重建术后行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更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4.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住院。入院查体:BP125mmHg,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右锁骨中线内0.5em,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125.
小腿严重创伤导致的胫骨远端骨外露相当常见,因位置特殊及伤肢软组织损伤严重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无法采用同侧肢体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1989年以来,我院采用交腿内侧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对侧胫骨远端骨外露14例...  相似文献   
126.
心房颤动时心室率与房室结电生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影响心房颤动(房颤)时心室率的因素有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隐匿传导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室结的传导性质,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房颤时心室率的关系。资料与方法: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男7例,女2例,年龄38~72岁。7例行导管射频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电生理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窦性心律下测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WCL)和前传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时的心室率是在患者清醒、休息时测量的,最快心室率(MaVR)=60000/最短R-R间期(ms);最慢心…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利用“2肾 1夹”型Goldblatt高血压大鼠模型 ,观察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 (CaL α1C)和Na+ Ca2 + 交换器 (NCX)mRNA的变化 ,在基因水平探讨其潜在的意义。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 ,高血压组用U型银夹夹住左肾动脉 ,右肾保留 ;假手术组只分离左肾动脉 ,不夹银夹。套尾法监测尾动脉血压 ,分别于手术后 2、4、6周处死动物 (各 6只 )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法分析CaL α1C和NCXmRNA的表达量 (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即GAPDH为内参照 )。结果 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左心耳CaL α1C的mRNA水平在 2、4周时分别是假手术组的2 5、2 4倍 (P <0 0 1) ,6周时接近正常水平 ,右心耳在 6周才明显增多 (是假手术组的 2 5倍 ,P <0 0 1) ;左心耳NCX的mRNA水平在 4、6周分别是假手术组的 1 9、1 4倍 (P <0 0 1) ,而右心耳NCX的mRNA水平在 2、4、6周都明显增高 (分别是假手术组的 1 4、1 5、1 4倍 ,P <0 0 2 )。结论 肾性高血压大鼠在高血压形成过程中 ,心房肌CaL α1C、NCX的mRNA水平均表现为上调 ,左心房比右心房变化明显 ,与以往研究中左心室的变化类似 ,与心房颤动模型的差别较大 ,仍可能是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基质。  相似文献   
128.
1967年,Lown在研究电复律过程中,发现某些患者在心房颤动转复后仍不能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而形成紊乱性心房律,他将这种现象首次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并认为是窦房结功能失常所致。虽然本病曾采用过“病态窦房结(Sicksinusnode)”、“窦房结迟钝综合征(Sluggishsinussyndrome)”、“窦房结性晕厥(Sinoatrialsyncope)”、“窦房结机能不全(Inadequatesinusmechanism)”等各种名称。但国内…  相似文献   
129.
港口与海上作业人员颅脑损伤机制复杂,产生的损伤类型较多,临床救治较陆地颅脑损伤复杂.我院于1998年10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0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5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Ⅱ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两组均于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CSEA组局麻药为0.75%布比卡因0.2 mg/kg,两组硬膜外局麻药均为1.33%~2%利多卡因。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麻醉显效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及麻醉并发症。结果:①麻醉显效时间CSEA组需2~8 min,EA组需10~25 min或更长时间,两组比较P<0.01。②局麻药用量CSEA组布比卡因7.5~15 mg,硬膜外追加1.33%~2%利多卡因5~12ml即能完成手术,EA组局麻药用量大,两组比较P<0.05。③麻醉效果CSEA组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效果好,麻醉满意度达100%。EA组15例辅用镇痛药,1例在氯胺酮辅助下完成,麻醉满意率明显低于CSEA组,P<0.01。④两组病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虽出现血压降低,但均未低于基础值20%,亦无呼吸抑制病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术后随访72 h,CSEA组无术后头痛。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