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3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6例正常肝组织、20例肝硬化组织、3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DCN的表达,利用阳性表达率及吸光度进行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结果:DCN在肝硬化及癌旁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平均吸光度与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55%,73.3%vs 0%,10%; 0.2357±0.0396,0.2983±0.1990vs 0.1394±0.0072,0.1589±0.0115,均P<0.01).结论:DCN可能作为一种负性调控蛋白参与肝癌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62.
醒脑滴丸中右旋龙脑含量测定及其体内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醒脑滴丸及其血浆中右旋龙脑含量的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方法。方法GC法:色谱柱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检测器FID,柱温100℃,载气流速1.0 mL/min;GC-MS法:血浆样品用乙醚萃取,选用DB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以萘为内标,选择离子检测(右旋龙脑m/z 95,萘m/z 128)。结果GC法:右旋龙脑在0.034~0.102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70%(RSD=1.80%);GC-MS法:右旋龙脑浓度在0.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3μg/L(S/N>3),样品平均回收率在91%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10%。结论两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醒脑滴丸含量测定及其血药浓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63.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蛋白在Ⅲ期胃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477例Ⅲ期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1%(320/477)。ERCC1阳性表达的320例患者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期(MST)为30.9个月,5年生存率为30%;未化疗组MST为26.3个月,5年生存率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ERCC1阴性表达的157例患者中,化疗组MST为33.0个月,5年生存率30%;未化疗组MST为18.5个月,5年生存率为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行术后辅助化疗的131例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长于阴性者(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神经受侵、淋巴结转移、化疗与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ERCC1阴性表达者可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中获益;ERCC1阳性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但应用含铂药物化疗后患者似乎未能显著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264.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蛋白在Ⅲ期胃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477例Ⅲ期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1%(320/477).ERCC1阳性表达的320例患者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期(MST)为30.9个月,5年生存率为30%;未化疗组MST为26.3个月,5年生存率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ERCC1阴性表达的157例患者中,化疗组MST为33.0个月,5年生存率30%;未化疗组MST为18.5个月,5年生存率为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行术后辅助化疗的131例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长于阴性者(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神经受侵、淋巴结转移、化疗与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ERCC1阴性表达者可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中获益;ERCC1阳性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但应用含铂药物化疗后患者似乎未能显著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265.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Bmi-1基因表达后,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mi-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双链小干扰RNA(Bmi-1-siRNA),转染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Bmi-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体外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Bmi-1表达沉默后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将针对Bmi-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小干扰RNA(Bmi-1-siRNA)转染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后,流式细胞仪显示,转染效率可达到91%.与空白组、对照siRNA组相比,实验组Bmi-1-siRNA能有效抑制MHCC97-H细胞中Bmi-1基因的mRNA(F=56.199,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我们分析了不同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发现,与空白组、对照siRNA组相比,Bmi-1-siRNA转染的MHCC97-H细胞穿透能力明显降低(F=186.66,12.746,P<0....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评价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正虚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4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扶正化积癃闭汤。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RUV)、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进行评估,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28/44),观察组总有效率84.44%(38/4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17,P=0.030);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5.02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RUV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Qmax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IPSS、QOL、RUV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Qmax明显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有夜尿频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尿后余沥症状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主证夜尿频数,次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腹不适、大便不成形症状评分降低(P<0.05)。研究中未观察到使用扶正化积癃闭汤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正虚瘀结证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67.
压宁定与倍他乐克并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高焱莎杜英李霄(心内科)患者男性60岁病案号242118因急性左心衰竭、缺血性心肌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于1996年4月5日入院。该患者心脏病史14a,近5a明显加重,反复心衰。本次又...  相似文献   
268.
目的:研究RFP(Ret Finger Protein,RFP)在人、鼠正常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并以18SrRNA作为内对照分析了RFP在人子宫颈、子宫内膜、睾丸、胃、食管和脑组织以及在鼠肺、肾、子宫、卵巢、胸腺、心、肌肉、睾丸、皮肤、食管、脾、肝和肠等正常组织和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FP蛋白只在人和鼠的睾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其他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20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3例RFP表达上调,其中9例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由于RFP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只高表达于睾丸组织,而约65%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该蛋白的表达上调.上述结果提示RFP蛋白可能是治疗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69.
新城疫病毒HN基因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HN基因对肝癌细胞SMNC7721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方法在体外转染含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质粒pVHN于细胞SMMC7721 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3,5-二羟基甲苯测定其唾液酸含量的变化;丫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FCM检测病毒HN基因和HLA-A,B,C的表达.结果:体外转染pVHN能显著地降低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P<0.05),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SMMC7721;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细胞死亡形态学改变;实验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HN表达差异显著,HLA-A,B,C表达上调.结论:HN基因在体外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同时,使其高表达HN抗原,上调HLA-A,B,C表达,从而,可能增强了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免疫识别,诱导了细胞SMMC7721死亡.  相似文献   
270.
表皮调节素(EREG)是表皮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 最初是从鼠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系NIH3T3/T7的条件培养基中纯化出来的。正常情况下, EREG编码的蛋白质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再生、皮肤炎症、伤口愈合、卵母细胞成熟等多个生物过程, 另外, EREG也与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预后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密切相关。因此, EREG可作为抗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也可作为预测肿瘤进展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