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miR-203a在膀胱癌(BC)细胞系(RT-112、T24、5637、UM-UC-3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miR-203a mimics、miR-203a inhibitor、CDK6siRNA、CDK6表达质粒及相应阴性对照(NC)转染入BC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3a在RT-112、T24、5637、UM-UC-3细胞和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V-HUC-1)中的表达。CCK8实验研究miR-203a和CDK6对BC细胞系增殖的调控。克隆形成实验研究miR-203a和CDK6对BC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3a的靶基因。蛋白印迹法检测miR-203a对CDK6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与SV-HUC-1细胞相比,miR-203a在RT-112、T24、5637、UM-U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NC相比,过表达miR-203a抑制BC细胞系增殖(P<0.05),敲低miR-203a促进BC细胞系增殖(P<0.05)。与NC相比,过表达miR-203a增加BC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P<0.05),敲低miR-203a减弱BC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P<0.05)。CDK6是miR-203a的作用靶点。与NC组相比,过表达miR-203a显著降低了CDK6蛋白水平(P<0.05),敲低miR-203a显著上调了CDK6蛋白水平(P<0.05)。在转染miR-203a mimics的T24和UM-UC-3细胞中过表达CDK6后,与miR-203a mimics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升高、放射敏感性降低(P<0.05);在转染miR-203a inhibitor的RT-112和5637细胞中沉默CDK6后,与miR-203a inhibitor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放射敏感性升高(P<0.05)。结论 miR-203a在BC细胞系中低表达,可作为抑癌基因抑制BC细胞系增殖和增强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于早期卵巢癌患者来说,系统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可以为病理学分期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能否改善患者预后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2001年—2019年的246例早期卵巢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ⅠC~ⅡA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将患者分为病理学分期组和临床分期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同时,采用t检验比较病理学分期组和临床分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分期组的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7%、80.77%和45.45%,临床分期组的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91%、81.43%和42.86%(P>0.05)。病理学分期组的平均总生存期为151个月,临床分期组为165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临床分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2个月,病理学分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8个月,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其中使用卡铂+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疗程的患者最多(103/246,41.87%),化疗疗程的中位数为6。随访中,共有85例发生了复发转移,其中发生在盆腔及腹腔的转移最多,有78例(78/85,91.76%);此外,病理学分期组中有2例(2/47,4.26%)、临床分期组中有3例(3/38,7.89%)发生了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理学分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临床分期组(P<0.01),且病理学分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长于临床分期组(P=0.016)。病理学分期组有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123,3.25%),而临床分期组仅有1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1/123,0.81%)。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淋巴结清扫术与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无关。结论:系统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早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没有改善,相反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血清胰蛋白酶原-2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及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内、外科发病<12h、未经生长抑素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74例,正常健康人血清85例,采用ELISA法半定量检测血清中胰蛋白酶原-2的含量.结果 健康人血清胰蛋白酶原-2含量中位数为:0.9ng/ml,急性胰腺炎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中位数为:83.70ng/ml.急性胰腺炎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散点图提示血清胰蛋白酶原-2值与Balthazar CT严重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提示二者存在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85.结论 血清胰蛋白酶原-2数值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LISA法简便、无创,可用于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4.
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严重威胁农村环境及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对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污水收集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适合于四川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并对各工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李浩然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59-3560
目的:了解体育生活化教学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探讨体育生活化教学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机制。方法:将65名原发性痛经的女大学生按痛经程度随机分为实验组35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女大学生实行体育生活化教学,对照组女大学生实行传统教学,教学时间均为两年,在中断体育教学半年后对两组的痛经症状进行评比。结果:体育生活化教学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实验组痛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育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原发性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检测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大鼠根尖周炎模型病灶中的作用及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中Cyr6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32只SD大鼠牙齿根尖周炎模型,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观察组(8只)和辛伐他汀用药组(16只),分期处死后,通过Micro-CT扫描和HE染色法观察病灶情况;用辛伐他汀处理HMSC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化疗期间耐药的产生是卵巢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果糖双磷酸酶-1(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1)是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FBP1用于催化1,6-二磷酸果糖水解为6-磷酸果糖和磷酸盐,从而抑制细胞的糖酵解.该研究旨在探讨FBP1与卵巢癌化疗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9例卵巢癌患者标本中FBP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卵巢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在209例卵巢癌组织中,FBP1的阳性表达率为49.3%(103/209),FBP1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期长于阴性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个月vs 62.1个月,P=0.003),并且FBP1表达与化疗敏感性相关(P=0.007).结论:糖代谢中关键酶基因FBP1的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对化疗的敏感性有关,可作为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8.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腹水1年余,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抗感染、中药等对症治疗后无好转,2014-10腹穿抽出胶冻状黏液,送检提示:镜下见猩红色黏液物中有少量间皮细胞样细胞,黏液细胞轻度核异质(见图1)。临床诊断为腹腔假性黏液瘤。后在本院行腹腔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及腹腔置管引流术,腹水减少出院。2015-03期间因腹胀难忍再入院,腹穿抽出胶冻状黏液复检:见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79.
刘霏  李浩然  程玺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0):780-784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仍然是妇科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部分原因为化疗耐药。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成分之一,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探讨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蟾蜍灵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葡萄糖检测分析试剂盒(glucose assay kit)进行细胞内糖代谢检测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原癌基因C-MYC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蟾蜍灵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细胞增殖(P=0.027,P=0.018)。糖代谢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组葡萄糖代谢水平显著降低(P=0.034,P=0.036)。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组糖代谢相关指标GLUT1(P=0.019,P=0.016)和HK2(P=0.039,P=0.04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蟾蜍灵处理后宫颈癌细胞内C-MYC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蟾蜍灵可以通过降低宫颈癌细胞ME180和C33A糖代谢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建立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分析桃红四物汤物质基准中化学成分.方法 该药物水提液的分析采用BEH C18色谱柱(150 mmx2.1 mm,1.7 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共鉴别出48种成分,包括10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