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91.
早期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早期乳腺癌动态增强MRI征象的认识。方法 分析 9例早期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 ,总结早期乳腺癌的特征性MRI表现。结果 早期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 :①病灶形态多数表现为片状、团块状强化区域 ,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少数表现为分叶状小结节或沿导管走行的条带状强化 ;②MIP :多数病灶周边可见细小密集血管影 ;③SI Time曲线大部分为II型和III型 ,但少数为I型。结论 早期乳腺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但有些与乳腺良性病变易混淆 ,对可疑病变的诊断必须结合X线钼靶摄影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2.
睫状体脱离复位术巩膜瓣缝合方法对术后视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睫状体脱离复位术巩膜瓣的缝合方法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对15例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检查证实为睫状体脱离的患者进行睫状体脱离复位术,其中7眼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8眼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法。对比其术后所产生散光度的大小,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经UBM检查15例中,一次手术眼压均恢复正常。巩膜瓣连续缝合法术后散光均大于术前,差值为1.50~2.25D:巩膜瓣间断缝合法术前术后散光变化小,差值为0.25~1.00D。结论:巩膜瓣连续缝合法术后散光大,巩膜瓣间断缝合法术后散光小,故巩膜瓣连续缝合的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393.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制备含药血清的给药方案、药物血清灭活与否及其与中药粗制剂作用比较时剂量和浓度的一致性等问题,提出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可以扩大给药途径与方法,以及中药“血浆”药理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4.
395.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 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 ,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 ,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异同、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9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重组间距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经MSCTA检查的PE患者分别行10%、50%、70%横断位重叠重组,并将上述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比较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PE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98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柃塞,3种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及对应的MPR图像栓子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50%和70%重组间距的图像优于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与70%重组间距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 50%重组间距较10%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能明显提高肺段、亚段PE的显示率,而进一步提高重组间距到70%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97.
杨炼  柳熙  徐海波  焉国平  韩萍   《放射学实践》2009,24(9):971-975
目的: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行兔腘窝淋巴结MR成像,探讨该新型淋巴靶向对比剂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Dextran Gd-DTPA增强组和Gd-DTPA对照组,其中增强组18只,对照组4只.增强组分为3个小组:①反应正常组6只;②反应增生组6只,于双侧兔腓肠肌注射蛋黄乳胶;③肿瘤转移组6只,于双侧兔腓肠肌注射VX2肉瘤细胞混悬液.增强组行MRI平扫后,再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10μmolGd/kg Dextran Gd-DTPA后30min及1、3、6、12和24h行腘窝淋巴结脂肪抑制T1WI扫描,测量标准化信号强度(SI)及增强率(En%),描绘浓度-信号强度曲线及时间-增强相应曲线.Gd-DTPA对照组4只,平扫后再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50μmol Gd/kg Gd-DTPA后5、10和20min行腘窝淋巴结脂肪抑制T1WI扫描.同时在体外检测Dextran Gd-DTPA溶液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并计算R1值.结果:Dextran Gd-DTPA的T1值约0.03556s,R1值约33.37l/(mmol·s),Dextran Gd-DTPA经趾蹼间隙行腘窝淋巴结成像的达峰时间约1h,正常组及反应增生组淋巴结均表现为明显强化,信号可均匀,亦可不均匀;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强化不明显,信号可为环状、不规则偏心缺损等不均匀的强化模式,类似邻近肿瘤的强化特征.定量分析发现,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在脂肪抑制T1WI上的标准化SI和强化率(E%)2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反应性增生组.在最佳达峰点,正常组Dextran Gd-DTPA的增强率远高于Gd-DTPA对照组.结论:Dextran Gd-DTPA作为组织间隙淋巴靶向对比剂,用量小,强化效应明显,可以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39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及炒白芍浓缩颗粒中芍药苷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白芍及炒白芍浓缩颗粒质量,建立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条件为C-18柱,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异丙醇-醋酸(67:173:4:4)为流动相,流速 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4%。PSD为0.64%。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其它组分测定无干扰,可用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99.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指出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中易陷入的几个误区,并阐明了研制工作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400.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及功能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普遍的、慢性的、多因素的神经血管机能紊乱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检测手段。介绍了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相关假说和功能影像学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