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6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外源性 p27kip1 基因对肾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含p27cDNA的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在体外转染肾癌GRC 1细胞,Western Blot、FCM及MTT检测分析外源性 p27kip1 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体外转染 GRC 1 细胞 48 h 后, p27 蛋白在p27kip1转染后的 GRC 1 细胞中高表达。FCM检测表明,细胞停滞于 G1 期,实验组 G1 期细胞占66 9%,并出现亚G1 凋亡峰;而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组 G1 期细胞分别为 32 2% 和33 8%。MTT 法检测表明,转染 p27cDNA 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结论: p27kip1 基因在体外转染GRC 1细胞并过表达p27kip1蛋白,抑制细胞由G1 期向 S期过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淀粉酶检测,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推算出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结果87例急腹症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33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者31例,敏感性93.9%(31/33)。54例诊断为非急性胰腺炎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者2例,特异性96.2%(52/54)。而血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4.8%(28/33),特异性87.0%(47/54);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1.8%(27/33),特异性83.3%(45/54)。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尿淀粉酶。结论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速简便,可作为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 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ABG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将麻醉诱导前、麻醉后、插管前、插管后及插管后5min设为T0、T1、T2、T3、T4,比较各时间点两组动脉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R与SBP乘积(RPP)以及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T0、T1、T2 HR、R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T0、T1、T2DBP、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观察组DBP、SBP、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运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能够降低插管后血压与心率,即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心肌耗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其在预防脑梗死患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622例脑梗死患者分成阿司匹林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随访观察6~36月,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12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斑块和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根据随机分组,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和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312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在随访期复发61例(19.6%),而辛伐他汀组仅有32例(10.3%)复发,两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及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差异,治疗后辛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软斑和溃疡斑块的发生率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复发率,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而起到降低脑梗死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七氟醚(SEVO)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n=10):(1)Shame组(假手术组)。(2)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3)BW1组:缺血前注射NF-κB特异性激动剂灰树花β-葡聚糖BW1 1.0 mg/kg,30 min后进行缺血再灌注。(4)SEVO+NO组:缺血前先吸入SEVO 30 min后,停止吸入165 min,不进行缺血再灌注。(5)SEVO组:缺血前30 min吸入SEVO维持30 min。(6)BW1+SEVO组:缺血前先注射BW1,30 min后,吸入SEVO。(7)SEVO+BW1组:缺血前先吸入SEVO 30 min后,立即注射BW1。对于SEVO处理组,SEVO持续吸入30 min后,停止吸入15 min以排除SEVO,心肌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 h。比较各组麻醉后即刻、吸入SEVO 15 min、缺血前、缺血15 min、再灌注1 h、再灌注2 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情况。采用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染色法测定心肌危险区域梗死面积和梗死区域面积。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Shame组、I/R组、SEVO组大鼠处理同上。再灌注2 h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分别测各组血清NF-κB、TNF-α、IL-6水平。结果吸入SEVO 15 min时,SEVO-NO组、SEVO组、BW1+SEVO组、SEVO+BW1组的HR、MAP、RPP水平均显著低于麻醉后即刻水平(P0.05)。各组危险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SEVO组和BW1+SEVO组梗死区面积显著减小(P0.05);与SEVO组相比,SEVO+BW1组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Shame组相比,I/R组NF-κB、TNF-α、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I/R组相比,SEVO组NF-κB、TNF-α、IL-6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TNF-α、IL-6分泌,保护心脏以免于受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正>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尽管其安全有效,但其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也相对常见,尤其骨水泥渗漏引起的肺栓塞是其术后一种严重的、潜在致命风险的并发症[1~3],逐渐引起临床关注,但长期随访报道较少。我们治疗1例T12、L3、L4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肺栓塞,经过7年随访,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因"跌倒导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χ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χ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χ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舒明  王火平  胡笑蓉  黄左安  黄丹丹  王咖  张顺 《浙江医学》2015,37(16):1371-1374,1379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胆汁淤积的部分分子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5只,建立肝硬化、HIRI模型。A组为正常大鼠HIRI组,B组为肝硬化大鼠假手术组,C组为肝硬化大鼠HIRI组。每组大鼠肝门阻断时间为30min。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后第1、3、5天的胆汁DBil、TBil含量,血清AST、ALT、TBil、DBil含量;Westernblot分析各组大鼠术后第1、3、5天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sep蛋白的细胞亚定位。结果术后第1天,C组大鼠胆汁TBil、DBil含量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第3天,C组大鼠胆汁TBil、DBil含量均低于A组和B组(均P<0.05);术后第5天,3组大鼠胆汁TBil、DBil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大鼠术后第1、3天血清AST、ALT水平均高于A组,术后第1、3、5天血清TBil、DBil含量均高于A、B组(均P<0.05)。术后第1、3、5天,C组大鼠Bsep蛋白表达量均低于A组,术后第3、5天均低于B组(均P<0.05);C组Mrp2表达均低于A、B组(均P<0.05)。肝细胞Bsep蛋白明显向细胞质移位。结论与正常肝脏相比,硬化肝对缺血耐受能力差,HIRI后硬化肝的胆汁淤积情况更加严重。Bsep、Mrp2表达降低以及Bsep蛋白由细胞膜向细胞质移位的改变在硬化肝HIRI后胆汁淤积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注入电流式磁声信号所包含的特征,需研究采集到的磁声信号与输入激励以及声换能器系统响应函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实验,采用不同电压幅值大小的单周期正弦脉冲信号作为激励源,通过对接收到的磁声信号进行分析,使用 matlab 进行计算得到了磁声信号与上述两者的相关系数,然后对获取的数值进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激励电压幅值的增加,磁声信号与激励源信号以及与声传感器响应的相关系数增大,并趋于稳定;磁声信号与输入激励源以及声传感器的相关系数的峰值特点不同,且声传感器对平行铜线之间的距离比较敏感。该研究为后续实验中选择激励源信号以及声传感器特性提供参考,同时对磁声信号的特征分析和实验信号图像的精确性重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