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健脾理气方联合rIL—2对荷瘤小鼠化疗免疫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联合应用中药健脾理气方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给H22荷瘤小鼠化疗,造成免疫抑制,应用中药健脾理气方和IL-2联合治疗后,用^3H-Td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的NK、LAK细胞活性^3H-TdR掺入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活性,FACS法检测IL-2受体,L3T4,LY2阳性细胞数。结果采用大剂量CTX后,荷瘤鼠脾重,脾细胞数,脾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均明显降低。T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HBV与AFD_1协同致肝癌及健脾理气方防治肝癌的机理,预先予HBV转基因小鼠灌服健脾理气方2.5g/kg.wt,qd×15d,再予AFB1 1mg/kg.wt,I.P.,用RIA法测经治疗和未经治疗转基因小鼠及正常小鼠7个时相血清AFB_1—白蛋白加成物浓度。HBV转基因小鼠较正常小鼠易于聚积AFB_1毒性。高峰相加成物水平显著升高,24h相仍维持较高水平。健脾理气方能显著降低该加成物水平,在24h时相使其降至正常水平,该结果提示,HBV与AFB_1协同致肝癌是由于HBV致肝损伤,对毒性致癌物清除障碍所致,健脾理气方能通过加速毒性致癌物清除而抑制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疗后肝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例鼻咽癌放疗后肝转移患者进行外放射,肝动脉化疗栓塞,中药等治疗,有效率为31.25%(5/16),中位生存期12月。提示此类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仍能取得缓解症状,控制肿瘤、延长生存期的姑息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7年1月~1991年1月共收治肝血管瘤19例,其中9例单纯以中医中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平均48岁。全部患者均通过B型超声、CT、肝血池扫描中两项以上  相似文献   
15.
化疗药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常用化疗药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端粒重复扩增实验(TRAP)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测定SMMC7721细胞经过几种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5FU)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当各种药物大剂量处理细胞4h后再祛除药物培养20h后,顺铂对酶的活性完全抑制,丝裂霉素有部分抑制,阿霉素和5FU无抑制作用;而未经20h再培养则无作用;小剂量药物处理细胞5d,其结果同大剂量相似.结论顺铂和丝裂霉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健脾理气方减少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毒副作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和方法   1 .观察对象 :本组 60例 ,病例选择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 4 2例 ,女性 1 8例 ;年龄范围在 3 2~ 71岁。病例和组织学类型 :原发性肝癌 3 0例 ;转移性肝癌3 0例 (原发病灶分别为胃肠癌 ,鼻咽癌 ,乳腺癌 )。   2 .分组治疗 :治疗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 3 0例。化疗栓塞药物 :5 Fu 1 .0 ,DDP60mg ,HCP60mg,MMC1 0~ 2 0mg加碘油 1 0~ 2 0ml。 ( 1 )治疗组 :TACE治疗前 1周开始服用上海肿瘤医院于尔辛教授健脾理气方 :党参 3 0g ,茯苓 1 5g ,白术 1 5g ,制半夏 1 0g ,山楂 3…  相似文献   
17.
18.
联合草酸铂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复发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草酸铂(奥沙利铂)在肝动脉中灌注治疗复治转移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复治的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在肝动脉中灌注200mg奥沙利铂,结果:8例患者中,1例患者达到PR,5例患者NC,2例患者PD;毒副反应均为Ⅰ-Ⅱ度,治疗中未出现肾功能的损伤。结论:奥沙利铂动脉灌注是安全的,初步研究证明在肝动脉中灌注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胃肠道肿瘤手术者 10例、胃肠道肿瘤明确有远处转移者 2 4例和原发性肝癌 34例 ,在手术或各次非手术性治疗前血清 TPS、CEA或 AFP的含量 ,其中 TPS测量方法为 EL ISA,取正常值为 <80 U / L ,后两者为酶免化学发光法 ,正常值均为 <10μg/ L。结果 早期恶性胃肠道肿瘤 TPS阳性率为 4 0 .0 % (4/ 10 ) ,高于 CEA(2 0 .0 % ) ,但仅低度增高 ,平均值为 (89.6± 38.9) U / L。伴有远处转移者 ,阳性率提高到 95 .8% (2 3/ 2 4 ) ,明显高于 CEA(6 2 .5 % ) ,平均 TPS值为 (6 2 3.3± 4 32 .7) U / L (与早期患者比较 t=5 .98,P<0 .0 5 ) ,与 CEA的相关性为 0 .5 1。原发性肝癌阳性率 10 0 .0 % (34/ 34) ,高于 AFP(6 1.8% ) ,平均值为 (6 15 .4± 4 11.5 ) U / L (与早期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比较 t=7.34,P<0 .0 5 ) ,与 AFP相关性为 0 .31。结论 血清 TPS水平有助于判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程度、随访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结合外放射(HAL+ HAI+ RT)治疗无法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25例术中发现已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接受HAL+HAI+RT治疗。[结果]总有效率(CR+PR)48.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2%、24.3%。[结论]对于术中发现不能切除的肝癌,采用HAL+HAI+RT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