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8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顺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剂量顺铂、亚叶酸钙 (CF)、氟尿嘧啶 (5 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大剂量顺铂、CF、5 Fu治疗食管癌 44例 (鳞癌 40例 ,腺癌 4例 )。结果 :CR 3例 ,PR 2 6例 ,NC 12例 ,PD 3例 ,总有效率 6 5 .9% ;不良反应主要是呕吐 ,Ⅰ° 2 2 .7% ,Ⅱ° 18.2 % ,Ⅲ° 4.5 % ,无Ⅳ°反应 ,总反应率 45 .5 % ,Ⅱ°、Ⅲ°反应 2 2 .7%。无明显肾脏毒性。结论 :大剂量顺铂、CF、5 Fu联合化疗对食管癌疗效高 ,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12.
孙琦  王胜男  李玉秀  王姮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8):3441-3443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对2型糖尿病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制成2型糖尿病鼠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吉非替尼低剂量组(12.5 mg/kg)和高剂量(25 mg/kg)组、各干预8 d测量给药前、后以及停药7 d后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和基础胰岛素水平;第二轮给药后留取肝脏组织,提取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比较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鼠模型,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96±1.38比0.92±0.20,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5±1.51比2.96±1.38,P>0.05);停药7 d后ISI无明显变化(2.03±0.72比2.99±0.63,P>0.05);3组大鼠体重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内IRS-1基因的表达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6.3±2.4)%比(3.3±1.5)%,(3.2±1.8)%,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3K基因的表达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27±0.73)%,(1.43±0.71)%比(0.41±0.24)%,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停药2个半衰期之后该改善作用仍然存在.可能与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的PI3K/Akt途径相关,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13.
目的 比较和探讨改良B-T分流术、中央分流术和右心室肺动脉(right ventricle-pulmonary artery,RV-PA)连接术治疗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4年9月—2019年8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124例PA/VSD患儿接受了一期姑息手术,其中男63例、女61例,年龄7 d~15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三组:改良B-T分流组55例,中央分流组22例和RV-PA连接组47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总体一期姑息术后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为7.3%。平均随访(26.5±20.3)个月,5例失访,5例远期死亡,远期存活105例,术后1年、5年生存率均为89.7%。改良B-T分流组、中央分流组和RV-PA连接组Nakata指数每月增加5.2(–0.2,12.3)mm2/m2、9.2(0.1,23.6)mm2/m2、6.3(1.8,23.3)mm  相似文献   
714.
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iffuse ganglioneuromatosis,DG)是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罕见亚型。本文报道2例非遗传性综合征相关的散发性肠道DG,1例术前被误诊为克罗恩病,另1例则与肠道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困难,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对其中1例行遗传性神经内分泌疾病二代测序检测,并复习文献,以...  相似文献   
715.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181例心衰患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30例进行血浆BNP水平检测,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BN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心衰组和高血压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57、0.65和0.68,P<0.01)。结论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16.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后全身PET/CT提示右髂血管旁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尝试“mFOLFOX”方案化疗.但患者分别于2015年8月31日及2015年12月23日因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而行减瘤手术.术后患者因体质弱,未再继续行抗肿瘤治疗,行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于2016年7月21日死亡.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癌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需由组织病理确诊,大范围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仍无公认的化放疗方法,预后极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7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成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经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内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透明显示(Raysum),并结合横断面图像,对肿瘤进行原发灶、淋巴结和转移情况分期(TNM)及Duke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T期阳性诊断准确度为81.08%(30/37),N期阳性诊断准确度为72.97%(27/37),Duke分期阳性诊断准确度为75.68%(28/37)。结论 MSCT三维重建成像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对其定性分析,还可以对肿瘤的侵犯周径、侵犯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做出定量分析,从而能更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但对于早期病变T1-T3及N的精确分期还有一定限度,必须综合其生物学等行为进行全面判断。  相似文献   
718.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主要取决于对病变发现的早晚,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足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1],也是影像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乳腺组织位置较浅,干扰因素少,十分适于超声检查.利用高频率超声探头可清晰显示乳腺及肿瘤的形态结构,彩色血流显像可以提供有关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这些均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53例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信息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19.
疣状痣为皮肤表皮细胞过度角化及增生引起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皮肤疣状增生,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分为3型:局限型、炎症型和泛发型.局限型又称单侧痣,较为常见,一般仅为一条线状损害,可位于任何部位,如头部、躯干或四肢.  相似文献   
720.
疣状痣为皮肤表皮细胞过度角化及增生引起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皮肤疣状增生,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分为3型:局限型、炎症型和泛发型。局限型又称单侧痣,较为常见,一般仅为一条线状损害,可位于任何部位,如头部、躯干或四肢。炎症型以单侧分布的瘙痒性线性或带状炎症性皮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