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血浆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TG)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记录其入院时血压、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3月时的预后,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BMI更大,基线NHISS评分、基线空腹血糖更高,冠心病、心房颤动患病率更高,非空腹TG水平较低(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冠心病、房颤、基线空腹血糖、基线NIHSS评分和血浆非空腹TG水平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非空腹TG水平(OR=0.548,95%CI 0.372~0.808,P=0.002)是脑梗死良好结局的预测因子。非空腹TG水平预测患者良好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 0.618~0.702,P=0.000),其预测临界值为非空腹TG 1.455 mmol/L时,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1.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非空腹TG水平是90 d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核因子(NF)-κB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5组:(1)BAS组;(2)AGE-BAS组;(3)AGE-BAS+NF-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组;(4)AGE-BAS+氟伐他汀组;(5)AGE-BAS+氟伐他汀+PDTC组。应用EMSA法测定NF-κB活性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表达。结果:氟伐他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GE-BSA诱导的HK-2细胞NF-κB活化。AGE-BSA刺激后随浓度增加,时间延长,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及氟伐他汀均能部分阻断AGE-BSA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升高及E-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氟伐他汀+PDTC进一步抑制AGE-BSA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升高及E-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NF-κB参与了AGE-BSA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氟伐他汀抑制HK-2细胞转分化除通过抑制NF-κB活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123.
纤维蛋白胶封闭泪道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下泪点注入封闭泪道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30只眼)顽固干眼患者行裂隙灯下自下泪点注入纤维蛋白胶0.1ml,以部分性封闭泪道,分别于治疗前3天及治疗后3天、1周、2周、3周行干眼问卷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Ⅰ试验(STI)检查,记录结果。结果:治疗后1周内所有患者干眼相关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裂隙灯检查泪河高度均较术前提高,1周后所有患者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点状着色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UT和STI检查结果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和增加。3周复诊时,大部分患者症状有所反复,BUT和STI检查结果再次下降,下泪点进针冲洗泪道均通畅。结论:使用纤维蛋白胶下泪点注入封闭泪道的治疗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眼球表面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患者经济负担轻,且治疗后2-3周时泪道可自行通畅,治疗可逆。纤维蛋白胶封闭泪道可作为替代可降解型泪道栓子用于干眼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4.
PET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涛  邹晓毅 《华西医学》2005,20(2):257-258
目的:更深入的了解PET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复习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结果及文献。结果:PET足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俭查方法,包括代谢显像和神经受体显像等,在癫痫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不仅能发现形态结构异常还能发现功能异常的病灶:结论:PET显像在癫痫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8月采用膝关节后侧倒"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10例。结果 10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平均13.5)个月。术后即刻X线显示10例均获解剖复位。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12~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7周(15~24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5°~130°。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3分(64~93分),优良率为90%。所有病例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膝关节后侧倒"L"型入路结合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