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胃癌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经胃镜取活组织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同期确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胃炎组,健康体检对象9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K1、CA72-4、CA19-9水平。根据试剂盒阳性判断标准,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2×2四格表并计算诊断价值;按照TNM分期、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灶长径进行分层对比分析。胃癌组血清TK1、CA72-4、CA19-9水平显著高于胃炎组、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组血清TK1、CA72-4、CA19-9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CA72-4、CA19-9、TK1+CA72-4+CA19-9四种方式筛查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47.67%、51.16%、44.19%、90.70%;特异度分别为83.89%、79.44%、88.33%、77.78%。TNM分期>Ⅱ期、低...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修复结肠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4000(FITC-dextran4000,FD-4)作为标记物,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相结合测定大鼠结肠通透性,观察中药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1)在体动物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结肠对FD-4的通透性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在30min内增加为对照组的6倍。清肠栓高剂量及中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P0.05)。(2)离体实验:通过测定FD-4的通透性系数(Papp)反映发现,大鼠升结肠黏膜通透性120min内,模型组FD-4的Papp为(5.001±1.316)×10-8cm/s,Papp增加为正常组的2.5倍,清肠栓高剂量及中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升结肠黏膜对FD-4的Papp(P0.05)。结论清肠栓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3.
药物流产致大出血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流产已极广泛用于临床,疗效肯定,完全流产率可达95.25%。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减轻病人痛苦的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但亦有药物流产大出血者,我院自1994-07~1994-12共收治药物流产大出血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年龄20~41岁。平均29.0岁,初产妇6例,其中初孕妇2例,经产妇3例,妊娠天数31~60天,平均48.4天。用药后大出血时间11~50天,平均24.8天。除3例绒毛排出外,其余6例用药后绒毛是否排出不详。药物流产方法:米非司酮50mg,每日1次口服,连服3天,第4天阴道放卡孕栓1枚(1mg)8…  相似文献   
44.
王建平  卢璐 《光明中医》2013,28(9):1948-1950
目的观察自拟"清解液"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解液",对照组不选用清热利湿方药,仅对其兼证辨证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检查,并对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做记录。结果自拟"清解液"方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结论自拟"清解液"可有效提高慢性肾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5.
卢璐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27-292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儿童中重度肺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 88例中重度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头孢哌酮联合阿奇霉素,对照组单用头孢哌酮.观察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66.67%,有效率95.83%,对照组痊愈率50.00%,有效率8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会提高临床疗效,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相关蛋白-l(ZO-1)、闭锁蛋白(occludin)的修复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组、清肠栓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选用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病人便秘与运动症状发生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PD病人共96例。对所有PD病人进行PD统一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Hoehn-Yahr分级量表进行评价。依据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将PD病人分为伴便秘组与不伴便秘组;再根据便秘与PD运动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将PD伴便秘组分为两个亚组,并对以上各组的一般情况、便秘类型及运动症状特征以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组间比较,最后分析PD运动症状与便秘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96例PD病人中便秘的发生率为59.37%(57/96)。其中慢传输障碍型26例(45.61%),进出口障碍型8例(14.03%),混合型23例(40.35%)。PD伴有便秘组较不伴便秘组的每日左旋多巴等效量(LED)更大(P<0.05)。伴有便秘的57例PD病人中,便秘早于运动症状前发生的有27例,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有30例,分别占便秘组的47.37%和52.63%。与运动症状出现后发生便秘的PD病人相比,运动症状出现前发生便秘的PD病人PD病程更短(P<0.05),而便秘病程相对更长(P<0.05)。与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相比,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中轴分和姿势步态分在UPDRSⅢ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5);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运动症状进展、姿势步态进展及中轴症状进展也较便秘晚于运动症状的PD亚组更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D的中轴症状是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PD中医证型分布显示,伴便秘的PD病人以阴阳两虚证为主;而不伴便秘的PD病人则以肝肾不足证为主。PD病人便秘的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便秘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可能在PD运动症状前出现,伴便秘的PD病人比不伴便秘的PD病人运动症状更加严重;便秘早于运动症状前出现的PD病人,不仅中轴分更高,其运动症状的进展也更快;而PD便秘的发生与病人的中轴症状具有相关性。PD伴或不伴便秘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故应运用非单一辨证的方法以获良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对用于检测EBV表达的3种实验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PCR)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明确诊断淋巴瘤石蜡组织57例,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鼻型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原位杂交(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分别检测淋巴瘤中EBV蛋白(LMP-1)、EBV潜伏相关RNA(EBERl)、EBV(DNA)的表达情况。结果57例淋巴瘤组织中EBV蛋白(LMP-1)、EBER1、EBVDNA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10/57)、47.4%(27/57)、50.9%(29/57)。其中NK/TCL鼻型为8.3%(1/12)、83.3%(10/12)、91.7%(11/12);AITCL为30.8(4/13)、53.8%(7/13)、61.5%(8/13);HL为33.3%(4/12)、41.7%(5/12)、41.7%(5/12);DLBCL为5.00%(1/20)、25.0%(5/20)、25.O%(5/20)。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比免疫组化更敏感(P〈0.05)。结论EBV感染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表达存在差异,3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阳性表达率也不同且ISI-I和PCR检测方法优于IHC。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影响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提高疗效。方法: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结果: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结论:在制定研究方案中,必须严格的控制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严谨标准的操作规范,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