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订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d and hemorrhoids,PPH)加外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PPH加外痔切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各合并症评分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加外痔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正> 作者于1980~1993年收治臀筋膜缩症2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臀肌筋膜松解术,并对其手术后疗效进行了观察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为5~36岁,平均10.5岁。病史最长12年,最短10个月,病变位于左侧16例,双侧2例(其中1例伴股骨头无菌坏死)。均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93.
<正> 本文调查了解孕妇下腰痛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因素,预防和处理。 材料与方法 自1989~1991年,我们对华北制药厂医院,石家庄铝厂医院、河北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产科足月分娩产妇645例分娩后12~24小时的产妇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身高、孕期增加体重、临床产时的宫高、腹围、新生儿体重、孕次、根据拟定的妊娠期腰痛,发生时间、疼痛性质、临床表现,并以解剖图表标明疼痛部位,工作姿势。孕妇下腰痛仅限于孕后下腰部疼痛,除外其它器质性病变。按设计表于孕妇足月分娩12~24小时内逐项询问。对尚有症状者给予查体,各项测量数据录自产科病历记录,将调查资料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94.
<正>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急性骨髓炎在抗菌素治疗中,仍有可能变成慢性骨髓炎。有的因抗菌素使用不当,而失去骨髓炎的典型症状,误诊为非感染性疾患。作者采用双黄连静脉点滴,病灶开窗,早期闭式持续冲洗双黄连治疗骨髓炎5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6个月,平均年龄为26.5岁。2~20岁居多。占30例。按其部位分为股骨24例,胫骨15例,肱骨13例。按其病因分为血源性骨髓炎31例。闭合性损伤致骨感染者10例,开放性骨折致骨感染5例,原因不明者6例。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抗细胞因子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基因治疗对兔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3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分,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药物治疗浅层组、药物治疗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质量折算)灌胃,2次/d,连用1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C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8个月后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抗体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中西药治疗和基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中西药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能对其含量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背景退变颈椎间盘组织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抗细胞因子的中西药(益气化瘀方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糖胺)联合应用、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35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药物治疗浅层组、药物治疗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及基因治疗全层组,每组5只.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家兔均通过切除颈背部肌肉,建立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浅层组切除颈背浅肌群,全层组切除颈背浅肌群和深肌群.术后7个月,①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家兔给予抗骨增生胶囊(由狗脊、骨碎补、鸡血藤、莱菔子、牛膝、女贞子、肉苁蓉、熟地黄、淫羊藿等成分组成,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和葡糖胺(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分别溶于20 mL蒸馏水中,调配成糊状后分别按1.1 g/kg和0.06g/kg灌胃,2次/d,连用1个月.②基因治疗组(浅层、全层)家兔麻醉后,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3,C3-4,C4-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造模后8个月处死各组动物,切取C3-4,C4-5椎间盘作标本,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主要观察指标造模后8个月各组家兔颈椎间盘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实验过程中35只家兔无脱失,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8个月各组家兔颈椎间盘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模型浅层组和模型全层组家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药物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显著低于模型浅层组(P<0.05),药物治疗全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显著低于模型全层组(P<0.05~0.01).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中西药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能对其含量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
稳定的液体质控血清制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参考Frejola 方法〔Health loboratorisScience 1976;13(1)〕,用乙二醇作稳定剂,成功地制备了稳定的质控血清。制备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8.
临床化学方法验证与表格化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临床化学方法验证操作流程和表格化管理系统。方法采用可溯源多水平线性校准物测定的方法进行校准验证;采用连续5 d每天测定4次高低两水平血清的方法检测精密度;采用连续5 d依次测定高值和三个低值血清的方法检测样品探针携带污染;采用连续5 d每天测定8例病人血清的方法进行两方法之间的比对;选择50例健康人验证项目的参考范围。结果以血清清蛋白(ALB)为例,校准验证各测定点与靶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r=1.000;定量检测下限为0.4 g/L;高、低水平批内变异分别为0.74%和0.77%,总变异分别为0.90%和0.85%;样本携带污染为-0.1%;两台仪器比对,r=0.995,斜率为1.027,截距0.130,平均百分偏差为-5.10%,对方法参数进行调整后,r=0.997,斜率1.015,截距0.043,平均百分偏差为2.41%。50例健康人ALB测定的参考范围为35.0~54.6g/L。结论该操作程序可以基本上满足临床化学实验室方法验证的需求,通过表格化管理可以规范实验流程,方便结果分析,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9.
小切口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及体会。方法采用经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小切口的术式治疗臀肌挛缩症2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7 a,25例疗效满意,远期无活动范围丢失;3例远期随访活动范围有一定的丢失,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术式简单安全,松解病变组织彻底,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