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山楂性味酸甜,微温,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1.健脾补胃丸:山楂90g,白术120g,白芍、陈皮各50g,贝母30g(细末),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晒干。每服30~40丸,白开水或清水饮送下。此方和平,久服健脾益肾,顺气消食,令人肥健。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志愿者和18例脑肿瘤患者进行FAIR技术和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 (DSC) MR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其中超急性期8例,按照自行制定的脑卒中方案进行检查,包括DWI和FAIR序列.结果 10名志愿者FAIR-△S和DSC-CBV都清楚显示随血流灌注的变化颅内灰质、白质和灰质团块的分布.18例脑肿瘤患者FAIR-△S显示11例肿瘤实质部分△S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3例△S与周围脑组织相仿,4例△S低于周围脑组织,所得结果与DSC-CBV一致.缺血性脑梗死45例在DWI均有阳性发现,39例FAIR发现明确的血流灌注减低.结论 FAIR灌注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是常规MR成像技术良好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1例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 心功能Ⅳ级老年患者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比较,TT3和FT3明显降低(P<0.01),TT4、FT4、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老年心功能Ⅳ级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比较,部分患者TT3和FT3明显升高(P<0.05),但仍有患者TT3和FT3无改变,心功能也无改善.结论 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反映病情状况及观测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各种疾病引起的肝脏慢性损伤,其中一部分病例最终发展而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并导致侧枝循环建立。侧枝循环的建立是门脉高压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对其缓解而产生代偿作用的表现。然而其中食管胃底静脉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其血管本身特点而易引起破裂出血,血管破裂出血是肝硬  相似文献   
75.
临床研究发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6分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病死率高达50%,幸存者也常留有严重后遗症.2006年3月~2007年7月我科收治GCS评分<6分且合并癫(癎)持续状态的HSE患者4例,予以丙泊酚联合亚低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对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MCA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和闭塞所致的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7例)和闭塞组(34例)。根据发病1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的结果,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并进行对比。结果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55.6%)和8例(23.5%),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2例(44.4%)和26例(76.5%),P〈0.05。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中,小穿支动脉脑梗死为11例(11/15)和2例(2/8),P=0.039;多发性梗死中,穿支动脉脑梗死(PAI)合并皮质梗死(PI)为7/12和3/26(11.5%),P=0.005;多发性梗死中,PAI+PI+分水岭梗死为1例(1/12)和16例(61.5%),P=0.004;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例和23例,P〈0.001。结论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的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前者多引起单发性脑梗死,后者多引起多发性脑梗死。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长期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01例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54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再发脑血管事件、死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等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23.3±19.9)个月。支架置入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6例(12.8%),药物治疗组10例(18.5%,HR=2.65,95%CI:0.84~8.33,P=0.095)。2组3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但30 d至随访结束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23,95%CI:0.07~0.81,P=0.022)。支架置入组临床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95.7%vs 87.0%,P=0.021)。结论椎动脉颅内段成功置入支架对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从本草文献探讨《本草纲目拾遗》中半娇红的来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结合植物名称、植物形态、花期、果实、地理分布、功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半娇红的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所载半娇红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