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微小RNA-204(miR-204)、同源异型盒基因1(Six1)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80例,取其手术切除的完整癌组织标本为PTC组,取对应癌旁组织为癌旁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病案分析为主线,介绍广西名中医邓柏颖教授运用化脓灸治疗顽固疾病的临床经验,体现其推崇的"保命强身之法"、"针药之不及当取灸"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不同剂量颅通定静注治疗窄QRS型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 52例 ,随机分为 2组 ,Ⅰ组 2 8例 ,单剂量 2mg/kg ;Ⅱ组 2 4例 ,单剂量 4mg/kg。均用葡萄糖液稀释至 2 0ml静注。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2 % (Ⅰ组 )和 83.4% (Ⅱ组 ) ,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 1 2 .3min(Ⅰ组 )和 1 0 .7min(Ⅱ组 )。两组总有效率及平均复律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但Ⅱ组近半数病人有较明显心脏外副作用发生。认为颅通定治疗窄QRS型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佳 ,单剂量以 2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水火既济针刺方案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给予水火既济针刺方案治疗。结果:痊愈24例,好转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30%,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水火既济针刺方案治疗小儿贵尿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测定下颌智齿冠周炎和正常健康人受到刺激后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以研究SIgA、IgG与冠周炎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冠周炎组SIgA、IgG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作者认为,唾液中SIgA、IgG含量下降,是冠周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查的BRCA1对乳腺导管内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14年1-6月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新鲜组织标本各4例,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两者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上BRCA1表达的差异,并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检测BRCA1在70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对导管内癌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BRCA1表达在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到BRCA1在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率为14.3% (10/70),其表达情况与年龄(P =0.959)、绝经状态(P=0.959)、肿瘤大小(P=0.627)、腋窝淋巴结状态(P=1.000)、HR状态(P =0.958)、HER-2状态(P=1.000)、P53表达情况(P =0.460)无明显关系.BRCA1阴性组的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比例高于BRCA1阳性组(P =0.043).中位随访47个月,全组患者无病生存率为97.1%.BRCA1阴性组的无病生存率为96.7%,阳性组为100%,两组的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别(96.7% vs 100%,P=0.569),两组的总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BRCA1表达可能不能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的预后,但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中BRCA1阴性比例高于乳腺导管内癌,BRCA1可能在乳腺导管内癌发生浸润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更年期女性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体质调养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3例女性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更年期综合征(有证候)组580例及无更年期综合征(无证候)组183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及比较其体质类型。结果:无证候组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71.6%);有证候组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7.4%),其中兼夹体质占68.6%,兼夹类型以2~6种为主(占85.4%);两组兼夹体质中均以阳虚质兼夹占最大比例。有证候组单纯偏颇体质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兼夹体质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主;无证候组单纯偏颇体质以瘀血、气虚、阳虚为主,兼夹体质以阳虚质、痰湿质及气虚质、血瘀质多见。结论:更年期女性中兼夹体质在有证候组中更为普遍,有更年期综合征与无更年期综合征的兼夹体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但以阳虚质兼夹多见,阴虚兼夹与气郁兼夹也是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χ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 61例,难治型GM 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χ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χ2=16.487、15.944, P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GM的治疗中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 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