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石蜡切片供光学显微镜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解细胞内更精细的结构,需制作成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我科根据文献提供的方法[1~3]并作适当改进简化,摸索了一种石蜡块改制树脂包埋块的新方法,转制成超微切片,成功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的病理诊断及研究工作。现将此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P27kip1与出核因子CRM1在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血清饥饿同步化处理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Raji,10%血清刺激细胞增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生长阻滞及增殖的淋巴瘤细胞中P27kip1与CRM1的表达。用核浆分离方法检测P27kip1与CRM1分别在胞核、胞质的定位。免疫沉淀检测P27kip1与CRM1在淋巴瘤细胞中的结合。结果在不同状态的淋巴瘤细胞中,P27kip1与CRM1蛋白水平的表达均表现为负相关,并且P27kip1的核内外分布与CRM1的核内外分布一致。免疫沉淀结果验证在淋巴瘤细胞中P27kip1与CRM1相互结合。结论出核因子CRM1可能通过与P27kip1结合而影响P27kip1的核内外分布及表达水平,从而参与调控淋巴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3.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是指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性综合征。本病未经CT检查前 ,临床极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疾病[1]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8月 ,我院共收治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5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 ,并符合 1982年Fisher提出的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2 ] 。其中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4~ 78岁 ,中位年龄 6 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 2例 (86 .5 4 % )、糖尿病病史 2 7例(5 1.92 % ) ,冠心病史 19例 (36 .5 4 % )。病程 1~ 13年。1…  相似文献   
114.
背景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套扎、组织胶注射和硬化治疗是目前治疗胃静脉出血的有效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胃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1/2018-10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胃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93例,对其静脉曲张改善情况、术后异位栓塞、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生存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碘油联合组织胶治疗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9.5mo(1-58mo),胃静脉曲张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7.31%(44/93)和36.56%(34/93),高于文献报道.总体再出血率为34.41%[32/93,其中早期再出血率为1.08%(1/93)].排胶出血率2.15%(2/93),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率9.68%(9/93),溃疡出血率4.3%(4/93).6mo生存率为97.85%(91/93),12mo生存率为96.77%(90/93),18mo生存率为94.62%(88/93).术前有68例行腹部CT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有11例患者存在胃肾、脾肾等分流,术后异位栓塞发生率为0%.以上所有术后随访指标均优于文献报道的碘油联合组织胶的疗效指标.结论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在改善肝硬化胃静脉曲张方面优于碘油联合组织胶,且不会增加合并分流的肝硬化胃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发生异位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5.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人肝癌细胞株QGY培养在10%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中备用。5-氟尿嘧啶(5一Fu)使用时配成3.075、1.538、0.769、0.384、0.192 mol/L;苦参素使用时配成34.470、17.235、8.617、4.309、2.154 mol/L 5个浓度。 2.MTT法检测药物效应:设试剂对照组、药物试验组及肿瘤细胞对照组。将QGY制成5 ± 104个/ml的细胞悬液,每孔200μl,加入96孔板。分别按以下方式进行观察:(1)单用及两药合用时效应:将两种…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细胞周期素(cyclin)E、生存素(survivin)及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酸—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采用RT-PCR技术检测4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yclin E mRNA、survivin mRNA及PTEN mRNA。9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yclin E、survivin及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3%、48.4%及36.8%,4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分别为0、0及95.0%。cyclin E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均〈0.01),survivin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TEN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均〈0.05)。cyclin E或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PTEN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38、-0.3470,P〈均0.01)。cyclin E mRNA、survivin mRNA及PTEN mRNA在46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认为检测癌组织cyclin E、survivin及PTEN可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cyclin E和survivin表达上调与PTEN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疫情下内镜再处理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及分析灭菌不合格因素。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月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的内镜450条作为对照组,2020年2—4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消化内镜中心清洗消毒建议方案》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的内镜450条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包含胃镜和肠镜各200条,超声内镜50条。分别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倾注培养法评价内镜的消毒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内镜再处理后灭菌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胃镜、肠镜和超声内镜的消毒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胃镜、肠镜和超声内镜的灭菌合格率和ATP检测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未严格执行再处理流程(OR=7.96,95%CI:4.55~22.84,P<0.001)、操作不规范(OR=2.26,95%CI:1.24~5.63,P<0.001)、消毒液浓度不够(OR=5.43,95%CI:2.52~9.02,P<0.001)、多酶液浓度配比不够(OR=4.38,95%CI:1.95~8.61,P<0.001)、未及时清洗(OR=2.86,95%CI:1.33~6.42,P<0.001)、清洗不彻底(OR=3.75,95%CI:1.61~7.49,P<0.001)和内镜保存不当(OR=2.12,95%CI:1.36~4.12,P<0.001)是内镜再处理后灭菌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COVID-19疫情下采用内镜再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内镜的消毒效果。其中未严格执行再处理流程是导致内镜灭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医护四手操作模式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EMR)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符合入组条件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结直肠息肉EMR手术患者400例,分为四手操作初级组、单手操作初级组、四手操作高级组、单手操作高级组。四手操作模式由医师双手控制内镜,护士双手控制器械:护士左手控制器械插入部,右手控制器械开关,医护四手配合共同完成黏膜下注射、勒除息肉、钛夹夹闭创面这3项操作;单手操作模式由医师单手控制内镜,另一只手控制器械的插入部,护士单手控制器械的开关。比较4组黏膜下注射、勒除息肉、钛夹夹闭创面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和操作时间,调查医师满意度。结果初级组和高级组,四手操作模式均优于单手操作(P0.05)。四手操作的手术时间短,黏膜下注射、勒除息肉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高(P0.05),医护合作更优越(P0.05)。钛夹夹闭创面单项操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四手操作提高了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医护四手操作模式增加了医护之间的合作与默契,提高了护士的内镜手术配合技能,为ESD、POEM、NOTES等需要医护密切合作的大型内镜手术的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9.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苦参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化后对苦参碱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苦参碱(分0.8、1.0、1.5、2.0、2.5 g/L组)及PDTC联合苦参碱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细胞对照组、PDTC组(20μmol/L)、苦参碱组(1.5 g/L)和PDTC+苦参碱联合组,流式细胞仪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 PDTC增强了苦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F=183.92,P<0.01).苦参碱同时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和NF-κ B活化的作用;PDTC能显著增加苦参碱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和抑制苦参碱诱导的HepG2的NF-κB活化,细胞凋亡率由6.11%±0.81%增加至12.95%±0.02%(χ2=9.67,P<0.05),NF-κB活化的灰度值由38.82±0.17降至32.01±0.69(χ2=10.38,P<0.05).结论 苦参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κB;PDTC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苦参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正胃静脉曲张(GV)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VB)占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15%~30%~([1])。由于胃黏膜较食管黏膜厚,因此胃曲张静脉在相同或较大血流压力下相对食管曲张静脉不容易破裂出血~([2]),然而由于其直径较粗~([3]),血流速度较快,一旦出血,出血量大,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