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0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冲击能测定仪的原理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一维应力波理论基础上,介绍了二杆碰掸、冲击时、冲击能的传递与表达式。介绍了测定仪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黄跃平  周明华  胥明 《中国橡胶》2006,22(19):20-22
我们经常说国际接轨,“接轨”的真正含意是产品技术标准国际化和资本技术标准国际化。橡胶支座国际标准ISO22762-2005已于2005年11月颁布实施,分三个部分,第1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桥梁用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物用橡胶支座。在该标准制定过程中,我国代表通过努力,把适应中国国情的技术要求和内容写入到了标准中,反应了我国的利益。相信这一国际标准将对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交通部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的水平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技术标准的科研重…  相似文献   
13.
由于桥梁结构的多样性,对橡胶支座的性能要求也不相同,有些要求橡胶支座以承压为主,有些要求在承压的同时还必须承受剪切变形及转动变形,有的要求橡胶支座具有良好的吸能减震能力。因此,橡胶支座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严谨的工作,支座规格系列标准在方便结构工程师的设计选用和厂家生产的同时,也担负了原来应由结构工程师所承担的责任。况且支座规格系列并没有包罗万象,过度的简化和集中使得本应十分丰富的设计形式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4.
板式橡胶支座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是重要的承力和减震装置,通常由若干层薄钢板作为加劲层.加劲钢板层起阻止橡胶侧向膨胀作用,提高了橡胶片的抗压刚度,同时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桥梁支座使用功能的需求.本文根据JT/T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和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系统地研究、分析了板式橡胶支座胶层厚度不均匀对支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介绍了支座内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和内部胶层裂纹萌生的过程及其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面阵CCD与CPLD的位移实时测量方法,它利用光学成像原理测定位移并实时显示,解决了用现行其他电测法对被测物体位移长期测量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漂移问题。另外一方面,光学测量具有重复性好、滞后小的优点,所以测量精度高。调节CCD镜头放大倍数,既适用于近距离观测又适用于远距离观测,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6.
基于马歇特落锤实验原理,设计与开发出具备测试与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高过载冲击试验系统,并运用该设备研究了反复冲击条件下泡沫铝芯体的耐冲击能力和应力-应变响应特性、吸能特性与反复冲击次数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铝芯体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也具有泡沫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三阶段”特征,泡沫铝芯体具有更高的良好的缓冲吸能特性,且该特性随着泡沫铝芯体细长比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病害调查研究,对板式橡胶支座的病害进行了分类,对其失效机理及劣化过程进行了取样试验和分析。提出了控制板式橡胶支座设计应力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砂桨受压变形与裂纹萌生的固有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描述了用实验观测和分析的方法考察砂浆试样在受压过程中裂纹扩展和变形响应之间的固有关系。在压缩过程中,砂浆试样表面裂纹的图像和变形响应曲线被实时记录下来。由于试样表面粗糙不平,原始的数字图像常含有大量的伪裂纹,为此开发了处理软件,去除了伪裂纹,从而提取出准确的裂纹信息。为了获得试样的表面裂损度,采用两种方法对表面裂纹进行量化,在实验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到裂纹演化和非线性变形之间的固有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通过测量试样的表面裂纹,得到单轴压缩状态下由损伤引起的材料变形性质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间平均成像的结构振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时间平均成像的简谐激励方法测量多自由度结构振动的原理。由于该方法只需用CCD图像传感器分别摄取被测结构某点在静态和在简谐激励下的时间平均成像,即可得出在此频率下结构响应的振幅,因而在结构非接触测量领域中是一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测量方法。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