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2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木马已成为当前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研究了已有的恶意代码智能检测方法,针对已有的智能检测没有充分利用时序和空间信息的缺陷,提出集成时序和空间信息的木马行为智能检测.给出了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的提取方法,并给出空间特征的特征选择和约简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成员分类器的集成决策.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时序和空间信息的木马智能检测相对于单分类器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62.
基于Simulink的飞机电源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某型号飞机的电源系统,讨论了发电机模型和负载模型及其相互关系,以发电部分为例,采用微增量和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以发电机为核心的电源系统发电部分数学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箱,根据系统各部分模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个电源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简单、方便、仿真精度高。  相似文献   
63.
氧化钇微细粉的制作过程中 ,微细粉的颗粒粒径及品质质量涉及到制作过程中的料液浓度、沉淀温度、草酸浓度、分散剂用量、热分解温度等多种影响因素 ,须经大量的探索和试验才得以确定每一项工艺参数。本文提出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将已有的实验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 ,训练网络模型 ,然后利用经过学习后的模型的容差和智能特性 ,为氧化钇微细粉的制备确定所需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采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同步分离脐橙皮中的黄酮和果胶。方法 以脐橙果皮为原料,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双水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 分析了双水相体系乙醇体积分数、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萃取温度对黄酮和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能同时分离脐橙果皮中的黄酮和果胶, 其中上相为黄酮类化合物, 下相经脱盐、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后获得果胶。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35%, 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为18%, 萃取温度为78 ℃, 此条件下的果胶得率为(8.35±0.09)%, 黄酮得率为(3.32±0.08)%。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同步分离脐橙果皮中黄酮和果胶的方法, 具有工艺简单、提取率高的优点, 为脐橙果皮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5.
将滞变支撑所做的虚功引入到管道的能量方程中,利用Hamilton体系的变分原理,导出了带滞变支撑悬臂输流管的非线性运动方程。进而利用Galerkin法对偏微分方程进行离散,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带滞变支撑悬臂输流管流致振动的计算程序。通过滞变支撑退化模型与现有文献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随后,考察了该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并分析了滞变支撑刚度对悬臂输流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变支撑悬臂输流管表现出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刚度的变化不仅使使得系统的分叉类型、分叉方式与分叉路径发生了的显著变化,也改变了周期运动的周期数,并使其出现复杂响应的参数范围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6.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输流管道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一种新的一维二节点输流管道单元。应用Irschik提出的适用于含非材料体系统的Lagrange方程推导输流管道单元的运动方程。采用Euler梁来模拟管道,并完全采用非线性Green应变张量和第二Piola Kirchhoff应力张量,没有任何量级近似,也没有假设悬臂输流管道的轴线不可伸长,并考虑材料的泊松效应对流速的影响,因此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运动方程比传统的通过量级近似得到的输流管道的运动方程更合理。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输流管道非线性行为,并与经典输流管道运动方程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本文中的方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67.
黄茜  董海疆 《通讯世界》2014,(21):149-150
目前我国诸多大中型城市均面临着严峻的用电问题,虽然体现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但也暴露了电力系统的协调和发展问题,电力产业严重受制于有限资源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基于电力行业的长远战略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加强对智能电网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深入探究,以促进电力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68.
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微型显示器技术相结合,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各式各样的虚拟现实头盔显示器应运而生。军用虚拟现实头盔显示器已成为国防高科技重点发展的技术项目,在研发、生产高新尖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黄培  黄茜  顾玮 《煤矿机电》2007,(4):27-30
介绍一种以ATMEL89C4051单片机为核心,以最佳滑移率为控制目标的新型自动防滑差速系统,以提高轮式工程机械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黄文恒  黄茜  鲜磊  曹琨 《表面技术》2019,48(11):356-364
目的研究丙氨酸和碘化钾共同存在于硫酸溶液中,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采用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El-Awady动力学模型,对丙氨酸、丙氨酸与碘化钾复配缓蚀剂对碳钢在硫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在10%的硫酸体系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增强。单独使用丙氨酸作为缓蚀剂,丙氨酸分子在碳钢表面呈单分子层吸附,缓蚀效率最高仅达到29%,缓蚀效果不明显。经过丙氨酸与碘化钾复配后,缓蚀效果显著提高,当丙氨酸质量浓度为300 mg/L,碘化钾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缓蚀效率达到92%以上。XPS谱图表明,缓蚀剂主要是通过分子中的N原子与碳钢表面Fe原子形成共价键,吸附在碳钢的表面,与KI复配后,I-吸附在碳钢表面,并部分氧化,形成I_3~-。El-Awady动力学模型研究说明该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且在碳钢表面自发形成多分子层吸附膜。结论在10%的硫酸溶液中,丙氨酸分子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吸附在碳钢表面,减缓腐蚀反应发生。碘化钾添加后,发挥连接缓蚀剂分子和碳钢表面的桥梁作用,从而协助丙氨酸吸附到碳钢表面,提高丙氨酸在碳钢表面的覆盖率,在提高缓蚀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丙氨酸的使用量,有效地抑制了钢材的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