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大跨度斜拉桥三维脉动风场模拟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针对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形式及振动型态的特点,结合自然风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三维脉动风速场模拟方法,将实际面状的三维脉动风速场简化为多个线状的一维脉动风速场。基于谱解法,采用互谱密度矩阵Cholesky分解的显式表达,并运用FFT技术,以京沪高速南京长江大桥为工程实例,进行了三维脉动风场的模拟,并对模拟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目标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2.
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由于非饱和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渗透特性明显不同于饱和土,并且试验难度较大。利用特制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直接测定奠定了基础。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黄河大堤非饱和土土体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围压.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围压条件下质量含水量.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对其关系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得出了相应的拟合函数。  相似文献   
53.
侧向风作用下,双车交会过程中车辆和桥梁的风荷载会发生突变。以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通过车桥组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不同状态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力系数。针对强风作用下双车交会过程,通过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对比分析双车交会情况下车辆和桥梁的响应,讨论双车间距、风速、车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车交会时背风侧车辆风荷载突变使车辆的横向响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4.
55.
横向风作用下公铁两用双层桥的上、下桥面间存在相互的气动干扰,为研究公铁两用组合桥间隔高度对列车走行性的影响,针对某分离式公铁两用混凝土箱梁桥,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和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上、下桥面间隔高度对列车气动特性和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公铁两用组合桥间隔高度对列车的气动特性和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间隔高度减小,列车升力系数和竖向加速度显著增大,轮重减载率也随之增大。公铁两用组合桥的设计应考虑间隔高度对列车的影响,以选择合理的间隔高度。  相似文献   
56.
为探究侧风作用下分离式公铁双层桥面桥梁上、下桥面间气动干扰效应对列车气动效应的影响,在无风屏障和设置风屏障两种情况下,分别针对单独铁路桥和标准间隔高度下的公铁双层桥面桥梁,通过大比例尺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列车的气动力系数以及铁路桥面轨道上方的风速剖面变化规律。为了进一步探究公铁双层桥面间隔高度对列车气动效应的影响,测试了多种间隔高度下列车气动力系数以及铁路桥面轨道上方的风速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公铁双层桥面间气动干扰效应对列车气动效应有一定的影响,间隔高度的改变会引起铁路桥面风速剖面以及列车气动力系数的变化,对比分析可知,无风屏障时间隔高度仅需满足铁路桥梁基本建筑限界即可,设置风屏障后,当间隔高度≥15m时,铁路桥面风速剖面以及迎风侧轨道处列车气动力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地表粗糙度对山区峡谷地形桥址区风环境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粗糙度下理想峡谷与真实峡谷模型中主梁跨中位置的风剖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理想模型的计算分析,确定了不同风向角下主梁跨中风剖面随粗糙度变化的一般规律,结合对峡谷内流场特点的分析,揭示了粗糙度对峡谷内风速造成影响的原因,并在真实地形模型中进行了验证,根据地表种类细化了粗糙度设置方案。研究表明,在峡谷地形条件下,粗糙度对风速的影响与常规地形有明显差异,在主梁高度处,随着粗糙度的增加,主梁跨中风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结论为山区峡谷地形处桥梁设计风速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利用玉米浆、豆粕作为药食真菌蛹虫草、松茸混菌共酵的廉价培养基.不仅可以提高废料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降低蛹虫草、松茸混菌共酵获得胞外多聚物的生产成本.以培养基中玉米浆、豆粕浓度作为考察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心组合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蛹虫草、松茸混菌共酵的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豆粕对蛹虫草、松茸混菌共酵中胞外多聚物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浆浓度9.18%,豆粕浓度13.04%,在该最佳培养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胞外多聚物产率可达30.65g/L,与模型的预测值30.26 g/L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蛹虫草、松茸混菌共酵中胞外多聚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59.
随着桥梁跨径不断增大,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越来越关键。分体箱梁具有优越的颤振稳定性,故在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涡振现象较明显。目前针对分离式双箱梁断面的涡振优化研究较多,但都是以流线型较好或高宽比较小的箱梁为研究对象,对钝体断面的研究较少。以某钝体分离式双箱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导流板、分流板、风嘴等不同气动优化措施对主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出优化性能最佳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风嘴措施对钝体分离式双箱梁的竖向涡振以及扭转涡振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风嘴角度越小,抑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0.
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的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桥梁节段模型自由衰减振动记录 ,提出了一种识别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新方法———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 (WELS)。该方法将同一风速下多次自由振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 ,在整体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意义上同时对该风速下多次竖向和扭转运动时程曲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获取多条自由振动曲线共同的阻尼和刚度信息 ,从而提高了颤振导数识别的精度。为了避免弱信号被强信号“淹没” ,并使各时程信号的识别误差相当 ,识别过程中对各试验记录引入了加权因子 ,使各试验记录在整体残差分析中具有相同权重。此外 ,该方法对多次试验记录同时进行拟合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个别信号中有色噪声对迭代收敛性的影响 ,增加了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过程的稳定性。为考查加权整体最小二乘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分别进行了两种断面形式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