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35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71.
以Kitasatospora sp. MY 5-36菌株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带补料的重复发酵工艺发酵生产e-聚赖氨酸(e-PL),并对工艺参数进行初步研究. 在摇瓶上对重复发酵e-PL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并在5 L发酵罐上初步构建了带补料的重复发酵e-PL工艺. 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发酵过程中最佳留种量为10%(j). 通过对间歇补料、变速补料2种补料方式的考察,确定当残糖浓度下降至10 g/L时,采用变速补料并控制残糖浓度在10 g/L时能较好地进行带补料的重复发酵生产e-PL. 经5批次发酵后发酵体系仍具有较高的e-PL生产能力,e-PL批次平均终浓度为20 g/L,生产强度达到0.159 g/(L×h).  相似文献   
272.
以有序介孔TiO2(OM-TiO2)为载体对B. subtilis NX-2 GGT进行吸附固载. 圆二色光谱分析和活性位点滴定结果表明,固定化前后酶的二级结构和活性位点数变化很小,固定化后GGT对供体的亲和力及转肽反应催化常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固定化酶对产物的亲和力有明显提高. 固定化后GGT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显著提高,固定化酶稳定性良好,经10批次转化后,固定化催化活性仍保持74%. 以固定化GGT为催化剂,在L-谷氨酰胺(L-Gln) 5 mmol/L、S-苄基-半胱氨酸(S-bzl-cys) 15 mmol/L、酶浓度0.062 U/mL和pH 9.0条件下,40℃水浴反应5 h,产物浓度为1.2 mmol/L.  相似文献   
273.
两菌双酶法由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杆菌EP8-10经培养后产生高活力转氨酶和低活力的天冬氨酸酶,而E.coliEA-1则产生高活力天冬氨酶酶和很低的转氨酶,耦 合EP8-10中转氨酶和EA-1中Asp酶作用,由苯丙酮酸和富马酸成L-苯丙氨酸,该体系最佳条件:EA-1和EP8-10两种细胞质量比为  相似文献   
274.
275.
螯合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以谷氨酰胺-铜(II)配合物为供体酶法制备茶氨酸体系,研究了D401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通过红外光谱鉴定了树脂的配位结构. 结果表明,树脂吸附量随离子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加,当pH为5.6时吸附量最大,达1.887 mmol/g. 不同温度下Langmuir方程均呈现很好的拟合度. 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得DG<0, DH=21.5 kJ/mol, DS>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熵增加的过程. 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速率由颗粒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 该树脂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可用于酶转化茶氨酸体系中Cu2+的去除.  相似文献   
276.
高航  高延芬  徐虹 《食品科学》2016,37(15):94-99
以莲子红衣为实验对象,将其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表征结构。采用酶提醇析法提取莲子红衣粗多糖,选择DEAE-C阴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从莲子红衣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两种组分。经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中性和酸性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3.78×104 D和4.94×104 D,纯度分别为91.16%和90.24%。中性多糖组分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4 种单糖组成;酸性多糖组分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岩藻糖、阿拉伯糖5 种单糖组成。红外光谱证明两种多糖中均含有糖类特征吸收峰,且为α构型的吡喃型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又进一步证实了两种多糖均为α构型。  相似文献   
27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杀虫剂辛·氯乳油中辛硫磷的含量,辛硫磷平均回收率为99.3%,标准偏差为0.14%,变异系数0.6%。  相似文献   
278.
研究了各种材料固定化脲酶用于处理化肥厂的尿素废水,选择了明胶-戊二醛包埋法。对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脲酶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50℃下,尿素废水通过固定化酶柱只需停留3min,就有92.5%的尿素分解。固定化脲酶的半衰期为3个月。  相似文献   
279.
天然花生奶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食品乳化剂、稳定剂等物质对花生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5%的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1%的瓜尔豆胶及适量的黄原胶复合使用时,产品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280.
周俊  徐虹  王军  姚忠  王辉  欧阳平凯 《化工学报》2006,57(8):1957-1961
从北里孢菌(Kitasatospora sp.)PL6-3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ε-聚赖氨酸(ε-PL),首先发酵液经离子交换,得到ε-PL粗品,然后通过凝胶过滤Sephadex G-25柱层析,获得了色谱纯的产品,分离总收率为81.2%.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IR)和高分辨率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 (HR/MAS NMR),确认了该聚合物的结构.用SDS-PAGE电泳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ε-PL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01×103和5.05×103,略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菌所产的ε-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