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9篇
工业技术   3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详细说明利用并口模拟I2C总线协议,实现MysonMTV230芯片的在线编程(ISP)过程,以及利用PC机的串口通信实现WinbondW78E516B的在线编程(ISP)过程;阐述PC机的串口与并口在单片机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强化碳酸化固定CO2反应过程分析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炜军  李会泉  张懿 《化工学报》2009,60(9):2332-2338
以乙酸为媒质的间接碳酸化固定CO2工艺路线,主要包括乙酸媒质浸出钙镁离子形成乙酸盐,碳酸化过程乙酸盐转化成碳酸钙产品,同时生成乙酸媒质循环利用。然而在碳酸化过程碳酸化反应结晶转化率低,从而制约该工艺路线的进一步工业应用。采用有机溶剂TBP萃取乙酸与碳酸钙结晶过程耦合,可以实现碳酸化反应结晶转化率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验研究了体系达到平衡时初始乙酸钙浓度对碳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化反应结晶转化率都在40%以上,比文献报道的高出一倍。基于强化碳酸化过程的机理分析,初步进行了耦合过程的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有机溶剂TBP的加入,体系的酸性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碳酸钙结晶析出;然而高浓度条件下,乙酸根与钙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成为进一步提高碳酸化反应结晶转化率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3.
以钒渣钠化焙烧熟料浸出后得到的含钒溶液为原料,分析了二水硫酸钙在碱性条件下对含钒溶液中磷的去除机制,研究了二水硫酸钙用量、溶液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磷去除率、钒损失率以及溶液中五氧化二钒与磷质量浓度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水硫酸钙可有效去除含钒溶液中的磷,磷去除率达到70%以上、钒损失率小于1%、五氧化二钒与磷质量浓度比大于2 300,满足后续沉钒的要求。确定的除磷工艺条件:二水硫酸钙与磷物质的量比为5.3,溶液pH为9.0,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25 ℃。除磷后的含钒溶液经沉钒、洗涤、煅烧得到五氧化二钒产品,沉钒率大于99%,五氧化二钒产品质量满足YB/T 5304—2011《五氧化二钒》中99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作为一种关键原材料,锂是生产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必需的战略金属。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的需求量持续骤增。然而,我国锂矿石等一次资源储量低,对外依存度目前已高达70%,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因此,高效清洁提取废锂离子电池中的锂必将成为锂资源的重要补充,对有效避免废锂离子电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二次污染风险、保障战略金属锂的安全供给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湿法冶金具有回收率高、回收产物纯度高、能耗低等优点,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以湿法冶金为主提取废锂离子电池中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废锂离子电池预处理、浸出、锂分离与提取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选择性提取锂相关技术研发及废锂离子电池全组分清洁利用的建议,同时对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基于漏泄电缆的周界入侵探测系统因具有良好的安全隐蔽、随形安装、全方位警戒和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吸引了安防领域研究者和市场的注意力。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零中频正交解调接收机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高频信号搬移到基带进行处理,避免常规设计中采用超高速AD器件的高昂成本,同时改善了漏缆入侵探测系统的性能。ADS仿真表明:80120 MHz工作频段内接收机具有2.8 dB的噪声系数及69 dB的链路增益。测试结果表明,同一工作频段内接收机具有3.2 dB的噪声系数及67 dB的链路增益,实测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系统试验表明采用该接收机的周界入侵探测系统,其定位精度优于10 m、误报率和漏报率优于5%。  相似文献   
26.
物理场强化溶液结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场强化溶液结晶已成为化工过程强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超声、磁场、静电场、微波、激光等物理场在溶液结晶中的最新应用情况,指出设备开发和制定规模放大准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加强物理场强化溶液结晶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7.
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温室气体CO2以碳酸盐(如CaCO3、MgCO3)的固体形式永久储存起来,即CO2矿物碳酸化固定,是减少大气中CO2含量,解除温室效应的一种全新方法。从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所需的原料、化学及热力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等方面,分析了此种方法的特点,同时评述了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6种典型工艺路线,以及国外有关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研究热点。最后指出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间接工艺路线是温室气体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8.
生物质高压液化制生物原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介绍了生物质液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料种类、溶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反应器类型对高压液化过程以及产品组成和收率的影响;对生物质液化的机理进行了剖析;对生物质液化制生物原油过程进行了展望,认为降低生物原油的生产成本、降低生物原油中的氧含量是生物质液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姚芝茂  李佐虎  张懿 《化工进展》2002,21(11):864-867
研究了蔗糖水热还原Cr(Ⅵ)制备氧化铬的绿色工艺过程,对过程中滤液处理与钾碱再生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碳酸化工艺条件CO2分压PCO2、碳酸化时间tc、碳酸化温度Tc及搅拌速率Sc对CO2吸收过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滤波碳酸化处理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PCO2=0.2MPa,Tc=50℃,Sc=1200r/min;tc视处理液量而定。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水热法蔗糖还原铬酸钾/重铬酸钾为水合氧化铬的工艺过程. 考察了蔗糖用量比Rm、等温温度Tiso与等温时间tiso对Cr(VI)还原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三个因素的相对影响程度为tiso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