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4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RELAP5/MOD2冷凝回流传热关系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LAP5/MOD2冷凝回流传热关系式分析杨鲁伟陈听宽胡志宏徐进良(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词冷凝回流逆流流动极限层流冷凝紊流冷凝1前言RELAP5系列程序是美国爱达荷国家工程实验所(INEL)发展起来的程序系列,主要用于核电厂系统在...  相似文献   
52.
53.
54.
黏性耗散对微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LUENT6.1为工具,利用数值计算求解二维稳态可压缩N-S方程和欧拉方程,模拟了扩张比为5.4的收缩-扩张微喷管内超音速流体流动,分析了黏性耗散对微喷管内部流体流速分布和静压力分布的影响,进而研究了黏性耗散对微喷管的流量系数和推力效率等推进性能参数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微喷管收缩段,惯性力影响相对较大,黏性耗散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微喷管扩张段,黏性耗散的影响相对增加,惯性力影响相对减小,黏性耗散将影响微喷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在喷管出口,主流流体偏离的程度减小,进而影响微喷管的推进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55.
利用CO2为工质实现制冷、供热或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CO2传热实验台的搭建和可靠运行对于各类跨临界CO2系统及关键部件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运行压力可达12MPa,质量流量可达5000kg/(m2.s),热功率达30kW的CO2实验台,校正了系统的热平衡,验证了缓冲罐的稳压作用,对实验系统的直接和间接测量参数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系统测试表明:该实验台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可广泛用于以CO2为工质的单相、两相及超临界流体传热研究,对其他传热实验台的建设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一种基于毛细管流动聚焦方法制备微纳米量级气泡的流动聚焦微流控芯片.以水和空气为工质,在一定的压力和流量下,利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微气泡的尺寸、发生频率和形成过程.分析了表面张力、气体压力、液体流量等参数对微气泡直径和发生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微流控芯片可以稳定产生直径微米量级的微气泡,操作简单,在微反应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轻水堆严重事故及可能的缓解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有概率安全评价指出,常规轻水堆的堆芯熔化频率及安全壳失效,放射性大量释放的频率都是是很低的。但这些风险对于下一代先进轻水堆说是不能忽力听,近年来西方对下一代先进轻水堆的安全目标作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严重事故的条件下,仍然能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而无需采取应急措施,这就要求对严重事故现象可有足够的认识,以便对严重事故设置相应的缓解措施,本文简述了严重事故的物理现象,机理及可能的缓解策略,综述了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58.
微通道沸腾不稳定性引起传热恶化,造成设备疲劳损坏。设计入口集成种子汽泡发生器的并行三角形硅基微通道热沉,搭建同步可视化测量实验台。研究高热流密度下不同触发频率种子汽泡抑制微通道内流动沸腾不稳定性,验证种子汽泡主动式控制微通道内沸腾不稳定性的思路。实验结果表明,种子汽泡可有效抑制微通道内沸腾不稳定性,降低壁面温度,将微通道内混乱无序的汽泡动力学转换为规则有序的汽泡动力学。低频下,种子汽泡热控能够有效抑制压力和温度波动;高频下,沸腾不稳定性得到完全抑制,加热膜上温度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换热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59.
水滴蒸发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3混合取平均值,牛顿迭代的方法在外界压力P=100~2 500kPa,外界温度T_∞=300~2 000K的范围内,首次对水滴在静止空气中的蒸发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水滴的湿球温度,蒸发常数,并把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燃料液滴的蒸发常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0.
针对进口温度为423.15 K的中低温地热驱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采用与热源耦合的反问题方法,选取干工质与等熵工质共6种、湿工质6种,在回灌温度为333.15~353.15 K时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了地热水回灌温度对不同临界温度、不同干度工质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最优工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热水进口温度为423.15 K条件下,随着回灌温度逐渐升高,大多数工质的净输出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相同类型工质进行比较,工质临界温度越高,其最大净输出功越低,且最佳回灌温度越高;湿工质在微过热循环(膨胀机出口为饱和汽态)下与干工质饱和循环最大净输出功相当。综合考虑工质循环性能、环境影响、毒性及易燃性,确定最优工质为R236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