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探讨在眩光影响下海军飞行员视功能的改变。方法:对256名海航现役飞行员用多功能眩光视觉检测仪进行眩光试验,检测常规 CSF 以及在明视和暮视有眩光条件下的眩光失能值(CD 值)。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常规 CSF 中频段最为敏感,低频次之,高频再次之。明视 GD 测量值约在7.9%~16.2%之间,但个体差异较大;暮视时 GD 值远比明视时大,约为23.1%~61.8%,但个体差异相对较小。结论:在暮视时眩光失能对飞行安全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制备新型载药止血材料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并探讨其体内、体外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血余炭作为添加药物,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乳酸作为纳米纤维膜基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载药止血材料。采用抑菌环实验法测定医用脱脂纱布、抗菌医用敷料、未载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和载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选用兔感染创面模型,使用材料对创面进行治疗,通过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组织内细菌计数等方法对各组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相对较小,平均直径为400 nm,载入的血余炭与成纤维聚合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血余炭纳米纤维膜治疗后的动物模型伤口炎症反应明显小于其他组;血余炭纳米纤维膜治疗后感染伤口细菌数量为(7.62±1.87)×104个.g-1组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的止血作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种新型载药止血材料血余炭 纳米纤维膜。制作家兔耳缘静脉与肝脏创面出血模型,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脾脏创伤出血模型,分别用医用纱布、吸 收性明胶海绵及血余炭纳米纤维膜进行止血,通过观察止血时间、出血量、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评价血余炭纳米纤维膜 的止血效果。结果与医用纱布组和明胶海绵组比较,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组显著缩短家兔耳静脉与肝脏创面止血时间(P 〈 0.05, P 〈0.01),明显减少肝脏创面出血量(P 〈0.05, P 〈0.01)。巴马小型猪出血模型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组肝脏、脾脏出 血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与明胶海绵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观察,血余炭纳米纤维膜止 血处理的肝、脾创面组织除伴有轻度的充血外,未见有明显的出血、坏死或结节状增生等病理学改变。结论动物实验结果 表明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止血效果显著优于明胶海绵和医用纱布,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特发性全身性癫痫(IGE)患者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采用3.0T MR扫描仪对23例 IGE患者(IGE组)及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3D 结构相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进行全脑分数低频振幅(fALFF)及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分析,并对比 IGE组相比对照组 fALFF及 ReHo 改变的脑区,分析 IGE 组差异脑区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E组 fALFF升高的脑区位于双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枕上回、左侧枕中回及右侧楔前叶;f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双侧颞下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岛叶、右侧楔前叶及左侧顶下小叶(P<0.005)。ReHo 升高的脑区位于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顶上小叶、左中央后回及右中央前回;ReHo降低的脑区位于右侧梭状回、左侧豆状核、右侧额下回、右内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右侧岛叶及双侧顶下小叶(P<0.005)。IGE组 fALFF及 ReHo的差异脑区与患者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 IGE患者脑内广泛的脑区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 IGE复杂临床表现的神经病理基础。联合应用 RS-fMRI的2种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评价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为 IGE 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功能神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探究复方双花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以及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复方双花片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靶点后获得共同靶点。采用STRING软件构建共同靶点蛋白互作图后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拓扑分析获得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奈酚等11个黄酮类,荷包牡丹碱、清风藤碱、去氧喜树碱3个生物碱,β-谷甾醇和豆甾醇2个植物甾醇,牛蒡子苷、异落叶松脂素等4个木脂素类。关键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热休克蛋白90AB1(Heat Shock Protein 90 k Da Alpha,Class B member 1,HSP90AB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11个。主要富集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同一艘舰艇连续码头封舱及航行时舱室大气成分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采样和分析技术对舰艇码头封舱及航行时舱室17个部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在码头封舱和航行时,共定性检出舱事大气成分227种,定量检出42种,其中臭氧、氨和丙烯醛最高浓度超过了国家军用标准.结论 通过对现代舰艇舱室大气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舰艇舱室大气制定卫生学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化解医患矛盾:医学文献信息知识服务的医务社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不对称和知识服务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医学文献信息知识服务以医务社会工作为依托开展化解医患矛盾的构建,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8.
舰船各种设备、非金属材料、人体排泄物以及武器发射时,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CO),特别是封闭型的舰船舱室内环境,其CO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它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止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使机体出现缺氧症,而发生CO中毒。舰船中出现CO中毒时,现场救治存在一定困难。国内外测定CO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定电位电解法、汞置换法和色谱法等,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鉴于舰船作业环境的需要,我们研制了一种性能稳定、携带方便、测定快速、灵敏度高的CO分析仪,这对监测舰船…  相似文献   
59.
王聪  王娅  鲁毅  孙学进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321-1325
【摘要】零回波时间(ZTE)是一种稳定、快速、低噪声的磁共振三维短T2成像技术,能直接采集短T2信号并减小扫描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磁共振成像的不足。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ZTE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像系列并广泛应用于人体各系统。本文简要回顾ZTE技术基本原理基础上综述近年来相关序列及其应用的新进展并对ZTE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亚甲蓝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分期为T1~2期且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乳晕及肿块周围皮下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行SLNB,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均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51例患者中,46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4枚,成功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精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10.5%,89.5%,100%,95.7%,100%,93.1%。结论:亚甲蓝法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靠方法,可以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临床检查阴性的T1~2期乳腺癌腋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