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6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扇贝多肽(polypeptide ftom Chlamys,farreri)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损伤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UVB辐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MTT法检测胸腺淋巴细胞的活性;酶生化法检测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量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PCF能明显减轻UVB辐射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GSH-Px、SOD和CAT活性;降低细胞中ROS的产生量和细胞凋亡率。结论:PCF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安全、快捷、有效落实院前静脉输液治疗手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危害。方法应用静脉输液程序化管理对院前急救中静脉输液诸多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出防范对策。结果改善了院前急救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质量,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增加,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增加。结论院前静脉输液治疗趋于安全化,提升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内涵,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正>颈椎病造成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常造成严重的根性疼痛,患者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我院2005年3月—2010年8月共收治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采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8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天”于2016年10月31日收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入院查体: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对光反射迟钝,伸舌左偏,露齿左侧口角下垂,颈部无抵抗,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心率83次/分,律齐,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2级,生理反射存在,Babinski征左侧(+),右侧(-)。急诊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放射冠区脑出血,脑室积血,多发脑梗死,脑白质疏松,脑萎缩(图1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1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每组各55例。将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症状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下肢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lymphocytes,Tc)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筛选42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20例同时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CRP)水平并记录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评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CD3+CD8+)、胞浆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外周血中Tc、Tc1、Tc2、Tc1/Tc2比值的差异;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Tc分别为(21.22±4.27)% vs (14.23±4.15)% (t=6.177,P<0.01),Tc1分别为(0.35±0.08)%vs(1.45±0.27)%(t=24.640,P<0.01),Tc2分别为(0.53±0.12)%vs(0.41±0.12)%(t=3.608,P<0.01),Tc1/Tc2比值分别为0.72±0.29vs3.93±1.63(t=6.431,P<0.01).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外周血中Tc、Tc1、Tc2、Tc1/Tc2比值与血小板计数、ESR、CRP、BASDAI均无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Tc1细胞减少,Tc2细胞增多,的确存在Tc1/Tc2细胞的失衡,而且是Tc2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并分析2016-2020年天山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 2016-2020年天山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26 8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666.92/10万,死亡395例、年均报告死亡率9.82/10万、病死率1.47%;5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13 702例,丙类传染病7种13 101例;发病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流感,139.84/10万)、乙型肝炎(114.26/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03.22/10万)、肺结核病(51.49/10万)和手足口病(50.97/10万),病死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艾滋病(65.5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8.57%)和肺结核病(0.63%).结论 应加强流感、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病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应根据各病种的不同发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Toll 样受体4(TLR4)的激活与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及斑块的不稳定导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他汀类调脂药物临床获益可能与其调脂以外的作用尤其是抗炎作用有关,但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TLR4炎症信号通路起作用的。方法入选者为健康志愿者(n=22)及2006-07-2007-09在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2例],入院即刻抽取外周静脉血;将其中的41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 组(20例)及阿托伐他汀40 mg 组(21例),治疗1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指标为血脂、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结果 ACS 患者血 hsCRP 及外周血 CD_(14)~+单核细胞表面 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 SAP 患者(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hsCRP 与 TLR4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是两者轻度相关(r=0.261,P=0.0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DN)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第967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组和别嘌醇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统一接受糖尿病教育,均予以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严格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嘌呤糖尿病饮食等处理,适当运动,非布司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别嘌醇组给予别嘌醇片降尿酸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肌酐清除率(Ccr)、谷丙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治疗24周后UA水平与CRP、IL-6、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无脱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各项生化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UA、FPG、HbA1c、TC、TG、LDL-C、BUN、Cr、UACR、CRP、IL-6、ET-1均较治疗前均下降,Ccr、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后24周UA、BUN、Cr、UACR、Ccr、CRP、IL-6、ET-1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值,与别嘌醇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与CRP、IL-6、ET-1呈正相关(r=0.839、0.838、0.836,P<0.05)。结论 小剂量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抑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效果显著,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均有较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