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克拉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克拉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粘附性 ;浓度梯度渗透法测定生物被膜的渗透性 :采用卡唑 /乙醇法测定克拉霉素对藻酸盐的合成抑制作用。结果 :采用平板法 7d可建立稳定的生物被膜 ,1/4MIC克拉霉素与 8×MIC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光密度值由 ( 0 .12 6± 0 .0 11)显著的降低至 ( 0 .114± 0 .0 12 ) ,4μg/ml组、8μg/ml组、16 μg/ml组加替沙星的渗透浓度 ( μg/ml)可由 ( 1.2 10± 0 .0 91)、( 2 .911± 0 .112 )、( 5 .911± 0 .2 13)显著的增加至 ( 1.730± 0 .132 )、( 3.911±0 .111)、( 7.90 2± 0 .35 4) ;80 μg/ml、40 μg/ml、2 0 μg/ml、10 μg/ml克拉霉素组生物被膜中藻酸盐的含量 ( μg/108CFU)由 ( 10 .0 7± 0 .5 5 )显著的降低至 ( 2 .34± 0 .2 1)、( 4 .91± 0 .16 )、( 7.2 2± 0 .36 )、( 8.82± 0 .5 0 )。结论 :克拉霉素可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粘附性 ,增强加替沙星在生物被膜中的渗透能力 ,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的合成。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经尸检诊断的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以及DNA倍体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孕中经B超发现的颅内肿瘤,经尸检确定位于左颞叶近侧脑室后角处,直径约3.5 cm。肿瘤细胞胞核致密浓染,胞质少,密集成团形成具有复层细胞和近腔处活跃核分裂特征的菊形团。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vim entin阳性,GFAP少数阳性。结论室管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少见的神经上皮胚胎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室管膜母细胞瘤”菊形团结构。肿瘤主要位于幕上,好发于婴幼儿,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19例;年龄34~64(51.11±7.28)岁;L4,538例,L5S113例;均有腰痛病史,其中3例伴双下肢放射痛,48例伴一侧下肢放射痛。24例患者采用正中切口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正中切口组),27例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肌间隙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切口长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术后3~5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术前和术后12个月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术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以及椎间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VAS评分正中切口组1.61±0.54,肌间隙组0.76±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84(43.50±15.8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25%(3/48),肌间隙组9.26%(5/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12.50%(3/24),肌间隙组18.52%(5/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5 d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而在末次随访时亦有较明显的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获得了很好的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多裂肌面积和等级的对比显示:正中切口显露对多裂肌损害明显,而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操作多裂肌损害较轻(P<0.05)。椎间融合率:正中切口组91.7%(22/24),肌间隙组92.6%(25/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正中切口组术中椎弓根入点骨折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术后神经根损伤1例;肌间隙组术中椎弓根入点骨折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神经根损伤1例,切口表皮坏死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神经根损伤均为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发现后即予螺钉调整术,神经根症状分别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过程中无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移位。并发症发生率肌间隙组25.93%高于正中切口组的12.50%(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具有可行性,而且效果良好,与正中切口显露相比,明显缩小了切口、减少了创伤和出血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较好地保护了多裂肌,同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LASS2/TMSG1及其突变体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LASS2/TMSG1全长及其4个突变体的pcDNA3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到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PC-3M-1E8细胞系中;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稳定转染效果,并分析不同点突变体对LASS2/TMSG1和ATP6V0C表达量的影响;采用生长曲线测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掺入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Matrigel穿膜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LASS2/TMSG1及其4个点突变体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免疫双重荧光染色分析LASS2/TMSG1不同突变体和ATP6V0C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ASS2/TMSG1 S248A组较LASS2/TMSG1野生型组ATP6V0C表达增加了3倍(P<0.05), 且免疫双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LASS2/TMSG1 S248A组ATP6V0C表达明显增加;与LASS2/TMSG1野生型组相比,LASS2/TMSG1 S248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锚着不依赖生长能力、细胞迁移能力 (细胞迁移率从35.3%±3.2%增加到70.3%±3%)和侵袭能力(穿膜细胞数从50.0±3.2增加到203.0±6.5)明显提高(P<0.05), G0/G1期比例增加(从51.0%增加到85.4%,P<0.05),但细胞凋亡率亦明显升高(从7%增加到15.1%,P<0.05)。结论: LASS2 /TMSG1第248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S248A)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LASS2/TMSG S248A使ATP6V0C表达量增加,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提示LASS2/TMSG1蛋白第248位丝氨酸是抑制前列腺癌侵袭的重要功能位点。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PPFIA1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运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PPFIA家族成员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表达的差异性。RT-PCR方法检测PPFIA1 mRNA在喉鳞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检索cBio Portal数据库,分析PPFIA1mRNA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头颈部鳞癌中PPFIA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检索cBio Portal数据库(TCGA,Provisional)分析发现PPFIA1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的总生存率(OS)有显著差异(P=0.026)。结论 PPFIA1在头颈部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PFIA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抗藻酸盐血清对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及其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性,采用HPLC法测定加替沙星在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浓度,从而观察抗藻酸盐血清对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11抗藻酸盐血清在同8×MIC加替沙星联用的情况下,使细菌对硅胶片粘附性显著降低,硅胶片洗脱液在540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从0.126±0.011降低到0.114±0.010;同时使加替沙星对细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增强,4、8和16μg/ml的加替沙星通过细菌生物被膜的浓度分别从1.210±0.091、2.911±0.112和5.511±0.213μg/ml显著提高至1.752±0.122、3.908±0.154和7.898±0.321μg/ml.结论抗藻酸盐血清能够降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生物医学材料的粘附性,增强抗生素对于生物被膜的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87.
铜绿假单胞菌为一种机会感染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各种严重感染与其毒力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它分泌的多种胞外毒力因子被一个复杂的与细胞间信号传递系统有关的调节回路所控制,该细胞间信号传递系统使细菌以一种协同的、依赖细胞密度的方式产生这些细胞外毒力因子。本文着重介绍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毒力因子及细胞间信号传递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急性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也概述了这些调节系统用于治疗方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8.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形成适合大型医疗机构的系统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模式。方法:利用良好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运行环境和临床药学工作基础,展开实践。结果:形成了ADR监测的3级工作团队、2项工作规章、6项操作规程、1套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1本刊物、1份通报,实现了ADR数据采集、评价、分析、信息预警和流转的电子化,完成了多项结合实际的药品安全性评价应用研究。结论:通过规章流程建设、信息平台开发、数据利用、应急处置和宣教培训的多方位工作探索与实践,优化了医疗机构药品ADR监测模式,成为药品风险控制的坚实前哨。  相似文献   
89.
白细胞介素 18(IL 18)是新近克隆成功和命名的一个早期致炎性细胞因子〔1,2〕。为了研究IL 18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中的表达 ,我们在国内率先对IL 18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了摸索和改进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取 1999年本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穿刺标本 10例 ,经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3h ,常规脱水和石蜡包埋切片 4μm厚 ,用涂有APES的胶片捞片。1.2 试剂 纯化山羊抗人IL 18多克隆抗体 (一抗 )和连接有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的兔抗山羊IgG抗体 (二抗 )购自美国SantaCru…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三孔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三孔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进行术中和术后的随机比较。方法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56例,将5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无气腹保胆取石组28例,采用三孔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气腹下保胆取石组28例,采用经典三孔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术中评估心肺功能和分析动脉血气结果,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化量表法)、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无气腹组术中肺通气功能稍低,气腹组动脉血气p H值、肺顺应性大幅度下降,气道压力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化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