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胶用田菁新品种综合技术开发是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是在“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田菁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采取经济横向联合形式,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煤炭部物资供应局和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江苏省盐城市新洋植物胶开发实验厂承担开发任务。生产16个月,已产田菁胶粉624吨,总产值307.2万元,获得利税66.17万元,利润率达21.54%。优良品种的原料基地亦初具规模,加工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可以生产系列产品。1987年10月28日经全国同行专家鉴定,产品质量居全国之首,并向1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样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2.
柱式栽培平菇具有省工、省力、出菇面积大等优点 ,但由于其具有易烧菌、水分不易保持等缺点 ,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我们经过多年探索 ,研究了半地下小棚柱式栽培平菇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柱式栽培平菇培养料较厚 ,在发菌过程中易导致菌柱内高温。因此 ,柱式栽培平菇应在温度较低时接种。据笔者的经验 ,以当地最高气温稳定在 30℃以下时播种较为适宜 ,在河南地区每年阳历 9月下旬至 11月下旬均可播种。2 半地下式小棚的搭建 半地下式小棚一般宽 2 m,长 30 m,高 1.8~ 2 m。如条件合适最好建东西走向小棚。建棚时先向地下挖 60 c…  相似文献   
183.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能导致猪群免疫抑制的传染病,近几年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圆环病毒2型(PCV-2)主要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猪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IP)﹑相关性肠炎以及怀孕母猪的繁殖障碍等一系列疾病。猪圆环病毒导致猪群免疫抑制,为其他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提供了便利,猪群的死  相似文献   
184.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壳和黄壳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耐盐性.【方法】采用急性盐度试验,观察人工咸水胁迫下2种壳色福寿螺的行为表现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测量ρ(NaCl)=0、5、10 g·L~(-1)持续养殖1个月2种壳色福寿螺的生长及存活指标.【结果和结论】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20和15 g·L~(-1)时厣壳紧闭,处于生长抑制状态;在ρ(NaCl)=10 g·L~(-1)时出现逃逸现象,反应迟钝;ρ(NaCl)=5 g·L~(-1)与ρ(NaCl)=0(对照)行为表现类似,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黄壳福寿螺48 h死亡率(y)与盐度(x)回归方程为:y=4.143x~(-1)4.762(R2=0.842),48 h半致死浓度(LC50)=15.63 g·L~(-1);黑壳福寿螺则为:y=3.958x~(-1)3.152(R2=0.866),48 h的LC50=15.96g·L~(-1).ρ(NaCl)=0、5、10 g·L~(-1)(低盐度)养殖生长试验表明:养殖1月后,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10g·L~(-1)下死亡率均最高.ρ(NaCl)=0、5、10 g·L~(-1)黄壳福寿螺绝对增质量分别为0.954、1.278和0.683 g,黑壳福寿螺则分别为0.845、1.073和0.877 g.2种壳色福寿螺均在ρ(NaCl)=5 g·L~(-1)时绝对增质量最大.因此,福寿螺能够耐受一定盐度,在盐度较低的咸水中也能生长良好,存在向河口地区入侵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5.
吴浩 《花卉》2019,(24):79-80
园林应当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体.园林的实用性是其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审美性也可以提高其实用性.中国古典园林往往缺乏开放性,一旦对外开放,迎来大批游人,其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处理这种实用与审美的矛盾正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概言之就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在现代造园过程中,古为今用,提高创新意识,是达到古今和谐,解决实用与审美矛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6.
试验旨在探究酸奶补饲对早期断奶仔猪成活率、增重率、腹泻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同一批次上产床的20窝母猪所产仔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窝,分别为试验组(仔猪补饲固体教槽料以及酸奶)和对照组(仔猪补饲固体教槽料)。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窝死淘率和腹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猪窝增重为(48.31±6.64) 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的窝采食量与窝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酸奶补饲的仔猪平均增重、死淘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仔猪。  相似文献   
187.
自资江湖南邵阳段采捕体质量500~700 g的野生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3只,自湖南省水产原种场取养殖的体质量400~600g中华鳖3只,测定其肌肉、肝脏、脂肪块和背甲中Cu、Zn、Cd、Pb的含量,比较野生与养殖中华鳖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1)养殖中华鳖各组织对Cu的蓄积表现...  相似文献   
188.
为揭示高CO2浓度处理下,不同氮水平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以冬小麦品种宁麦1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CO2浓度(C,环境CO2浓度;T,高CO2浓度,比环境CO2浓度高200 μmol·mol-1)和氮水平(LN,低氮,90 kg·hm-2;HN,高氮,240 kg·hm-2)的交互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叶片碳氮含量、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冬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在低氮水平下增幅为78.4%,在高氮水平下增幅为77.2%。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高氮水平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各处理中,C-LN的产量最低,T-HN的产量最高,且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可通过增施适量的氮肥提升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9.
本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碱(CAP)对安格斯杂交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评估辣椒碱在安格斯肉牛肥育阶段的应用效果。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头安格斯杂交阉牛,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EXP组),每组15头牛。CON组饲喂基础饲粮,EXP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头牛补充1.5 g/d的辣椒碱。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2组之间体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EXP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3)第90天,与CON组相比,EXP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辣椒碱可以提高安格斯杂交阉牛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减少血清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对生长...  相似文献   
190.
自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进行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乌鲁木齐地区为对象,基于FLUS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并与往年相结合模拟研究区2000—2030年碳排放量的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20土地利用变化中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建设用地为正增长,耕地与草地为负增长,草地与耕地面积主要是向未利用地与建设用地转出,水域与林地面积变化相对比较稳定。(2)2000—2020年碳排放总量呈增加的趋势,建设用地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研究区碳排放量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点,米东区最高,达坂城区最低。(3)2030年不同情景碳排放量计算结果中,耕地保护情景碳排放总量最高,为2 773.67万t,生态环境情景碳排放量最低,为2 767.15万t。(4)研究区从2000—2030年大部分地区趋于稳定,变化的区域呈大聚集与零星分布的特点,碳排放呈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心区与北部的米东区,呈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南部的乌鲁木齐县与达坂城区。碳排放增加的区域在耕地保护情景达到最大,占研究区面积的25.4%,碳排放减少的区域在生态环境达到最大,占研究区面积的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