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目的:通过建立CAR(CD138-CD28-CD3ζ)-NK细胞,探讨CAR(CD138-CD28-CD3ζ)-NK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把抗CD138scFv-CD28-CD3连接到pc DNA3.1质粒,使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后感染NK92MI细胞系,应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株;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R在NK92MI细胞系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107a的能力。结果:经过基因工程技术,体外构建了CAR基因片段,基因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正确。通过病毒包装技术,获得表达该片段的病毒株。经过病毒转染实验,获得表达CAR融合蛋白的稳转NK细胞株。PCR及Western blot证实,CAR融合蛋白在NK细胞表达。细胞杀伤实验证实CAR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107a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杀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效应。结论:CAR能在体外构建并在NK92细胞表面表达,CARNK细胞能杀伤表达CD138抗原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从而发挥抗骨髓瘤效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TLD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5月-2017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4例患者(随访时间截止至2017年11月30日),总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TL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疗效以及生存情况。结果:244例移植患者中,发生PTLD 22例,发病率为9.02%,其中病理确诊5例,临床诊断17例。22例PTLD患者均伴有EB病毒感染,均为使用ATG的亲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非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应用了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药或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17例有效,有效率85%。中位随访时间122 d,中位生存时间5(1-22)个月,总生存率50%。结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TLD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预处理方案中应用ATG是PTLD发病的高危因素。在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情况下,应积极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给予临床诊断。临床上越来越多地选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PTLD。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177例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分期Ⅲ-Ⅳ期(P=0.004,P=0.029)、ECOG评分2-4分(P=0.003,P=0.042)、结外受累 1处(P=0.000,P=0.031)、异常升高的LDH值(P=0.000,P=0.046)为影响患者OS与PFS的危险因素;B症状(P=0.020)、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20)仅影响患者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异常升高的β2-MG值(P=0.044)及分期(P=0.046)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期(P=0.029)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年龄调整的IPI(aaIPI)评分2-3分的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P=0.000,P=0.000)与PFS(P=0.013,P=0.000)更差。结论:异常升高的β2-MG值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独立因素,分期是影响患者OS与PFS的独立因素。aaIPI评分2-3分患者与初治骨髓受累的患者OS与PFS更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例CML患者中的4例以全身放疗加氟达拉宾,1例以马利兰、氟达拉宾加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为预处理方案,联合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和(或)短程氨甲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5例均造血重建,3例完全供者型植入,2例混合型植入,其中1例植入率持续低于50%,经2次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供者型植入。2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中位随访时间5(3~37)个月,无病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对不能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CML患者,NST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非去T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HLA单倍型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资料。结果 49例移植受者中位年龄22(3~59)岁。供受者HLA配型5/10相合15例,6/10相合11例,7/10相合7例,8/10相合5例,9/10相合11例。输注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0.01(7.05~25.34)×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51 (2.01~11.47)×106/kg。1例复发难治型白血病患者植入失败。髓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4(10~25)d,血小板重建中位时间为22(10~135)d。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47(7~1765)d。移植后100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计发生率为(61.6±7.3)%,Ⅱ~Ⅳ度aGVHD 累计发生率为(28.6±6.7)%。2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计发生率为(42.6±8.5)%,广泛性cGVHD累计发生率为(22.7±7.6)%。100 d移植相关死亡累计发生率为(14.7±5.1)%,2年移植相关死亡累计发生率为(30.9±8.8)%;移植后2年累计复发率为(25.4±7.0)%。2年累计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1±8.8)%和 (53.9±8.4)%。结论 非去T细胞亲缘HLA单倍型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  相似文献   
36.
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移植术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5例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与15例未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造血免疫重建、骨髓植入水平、骨髓恢复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回输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为1.077×10^7/kg,移植过程顺利,血象恢复白细胞〉0.5×10^7/L平均13.07d,血小板〉20×10^9/L平均13.6d,较对照组血象恢复快(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严重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之间aGVHD、肺部及病毒感染、1年复发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高,如何提高1年总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硼替佐米对难治/复发性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采用BD/BP、BAD/BAP、BAEP及BVAD方案治疗14例轻链型MM患者。结果14例患者中,CR1例,nCR2例,PR5例,ORR8例。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与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疗效相近。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血小板减少等,均可耐受。结论硼替佐米对部分已对化疗耐药的难治/复发性轻链型MM仍然有效,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卡泊芬净(Caspofungin)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或移植过程中肺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肺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疗效评价病例中,临床有效率为80%(16/20)。其中1例痊愈,13例显效,2例进步,4例用药之后无效。低钾血症(13/20)、低钙血症(11/20)、低蛋白血症(9/20),转氨酶、尿素、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转肽酶等指标升高为主要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或移植过程中肺真菌感染有效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利用微卫星(STR)位点多态性,建立移植后嵌合体检测方法,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观察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5个STR位点,提取10例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或外周血DNA,PCR扩增后经银染分析其多态性,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嵌合体定量分析。结果 5个STFI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在移植供受者间鉴别率高,适合进行嵌合体检测研究,银染法敏感度在90%左右。结论 STR-PCR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但银染法灵敏度欠佳,应采用更为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6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同胞allo-HSCT125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30例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1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和生存状况。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1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经预处理,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7例.allo-PBSCT98例和非血缘关系allo-BMT4例,非血缘关系aUo-PBSCT26例.HLA相合的同胞非清髓allo-PBSCT7例。非血缘关系allo-HSCT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38(2-259)个月。allo-HSCT患者长期DFS为54、9%(89/162),CML至今DFS为61-3%(38/62),AML至今DFS为56,9%(33/58),ALL至今DFS为39-3%(11/28).MDS至今DFS为83-3%(5/6),3例NHL存活1例,1例CMML存活.3例MM均死亡.霍奇金淋巴瘤(HD)1例死亡。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19.8%(32/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GVHD、播散性感染、复发和植入失败;移植后100d至2年内TRM为24、7%(40/162).死亡原因分别为慢性GVHD、CMV感染和疾病复发,1例于移植后1413d死亡.其余移植超过2年均存活,死亡原因是慢性GVHD合并感染,最长生存已11年。结论allo-HSCT可使相当部分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治疗MDS效果良好.治疗MM效果很差。该组患者移植后100d内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GVHD:移植后100d至2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GVHD和CMV感染、疾病复发;故除正确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