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医药卫生   21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0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将入选患者分为室早负荷<10%组(低负荷组),10%~20%组(中等负荷组),>20%组(高负荷组)。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并检测以上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室早负荷与LVEDD(r=0.27,P=0.003)、LVESD(r=0.31,P=0.001)大小、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1,P=0.02),和LVEF呈负相关(r=0.21,P=0.02);高负荷组与低负荷组、中等负荷组相比,LVEDD、LVESD值明显增大,LVEF值明显降低(P<0.05),而NT-proBNP的升高无显著性。结论随着室早负荷的增大,左室的结构与功能出现重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有反应和无反应者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的差异性,评价左心室瘢痕负荷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2006年至2010年因慢性心力衰竭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RT的患者进行静息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应用相位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瘢痕负荷、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 phase S D)和带宽(BW)并用来评价心脏同步性.以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及随访6个月内是否因心力衰竭住院作为分组标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0.05且无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入选反应组,LVEF提高<0.05或者入院1次以上的患者入选无反应组,观察两组之间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中反应组19例(男8例),无反应组11例(男8例).两组之间术前临床资料相似,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反应组术前QRS时限显著大于无反应组[(163.0±7.7)ms对(134.6±11.8) ms,P<0.05];两组术前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有反应组显著高于无反应组(0.49±0.02对0.33±0.15,P<0.01).两组患者左心室瘢痕负荷和CRT术后左心室同步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反应组患者的左心室瘢痕负荷明显低于无反应组(24.6%±3.6%对36.5%±3.9%,P=0.022);有反应组左心室同步性较好,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明显小于无反应组(28.1°±4.4°对56.1°±6.9°,P<0.01),收缩期带宽明显小于无反应组(88.0°±13.9°对170.1°±24.4°,P<0.01).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心脏同步性对CRT疗效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瘢痕负荷和CRT术后心脏同步性与CRT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以左心房-肺静脉电联系双向阻滞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终点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达到左心房-肺静脉传入阻滞后,分别于每根肺静脉内起搏评价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情况.据此分为双向阻滞组(传入与传出均阻滞)和传入阻滞组,随访观察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结果 76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306根肺静脉(2例患者存在右中肺静脉)均达到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入阻滞之传统终点.18例消融术后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呈双向阻滞,58例仅传入阻滞.平均随访(6.85±1.08)个月,1次消融成功率为77.63%.其中,双向阻滞组为83.33%,传入阻滞组为75.8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26%(4/76),无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结论 以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双向阻滞为房颤导管消融终点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策略似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4.
药源性疾病危害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在老年人群发生药源性疾病中频率较高的药物有华法林、胰岛素、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口服降糖药、阿片类镇痛药和抗肿瘤药物。针对上述几类药物,国外相关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模型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药源性疾病的危害,并综述老年人群常见药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老年人群药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股四头肌腱断裂发病率较低,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于2018-02诊治1例髌骨骨折恢复期二次损伤导致同侧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2岁,某部新入伍定向士官,因右膝外伤后肿痛活动受限1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66.
邓元将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86-188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制度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制度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社区措施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I-IbAlc)水平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度可以明显降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lc水平,是社区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7.
波兰科学家近日宣布 ,他们用脐血干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脑细胞 ,这将有助于治疗帕金林氏症、脑震荡等疾病 ,修复脑部损伤。脐血干细胞曾被医生们用来对白血病和淋巴癌患童进行治疗。当病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植入这种细胞以后 ,它们会自动变成造血细胞 ,并将帮助人体重新建立免疫系统。研究证明 ,脐血干细胞也具有和骨髓干细胞等相似的功能 ,将来还可能在实验室里用脐血干细胞培育出其它类型的细胞。但目前必须弄清控制细胞发育的机制 ,这样才可以在今后通过它们在实验室里制造出需要的组织 ,或者使病人肌体中的内脏器官得到受控再生。(海农摘自 …  相似文献   
68.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治疗手段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排除其他类型的晕厥。目前认为直立倾斜试验(HUT)是诊断VVS的“金标准”。HUT检查阴性的部分所谓不明原因晕厥的VVS病人可通过植入性心电记录仪进行诊断。偶发VVS不需要特别处理,复发性VVS及部分特殊人群才需要进一步的诊治。目前VVS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其治疗以预防发作为主,包括患者教育、一般治疗、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α-受体激动剂)及起搏器治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和公布,其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在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于2005年正式启动本学科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初稿业已完成并进入广泛征求意见阶段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本刊将分批刊登初步审定的名词,谨供广大读者参考,并请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本专业医学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的水平,早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65例HCM先证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凶第7、8号外显子片段,扩增PCR产物以测序的方法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H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在1例40岁男性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第7号外显子卜发现了一个新的突变位点Aspl27Tyr.60例正常对照者中未见异常.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发挥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Asp127Tyr突变可能导敛H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