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技术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肺部疾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行肺部超声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肺部超声技术对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肺部超声技术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20例疑似肺部疾病新生儿最终临床确诊为肺部疾病者106例,其中肺炎56例(52.83%),呼吸窘迫综合征(RDS)28例(26.42%),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14例(13.21%),新生儿湿肺(TTN)8例(7.55%)。120例疑似肺部疾病新生儿经肺部超声诊断阳性102例,肺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5.00%(102/120),灵敏度为92.45%(98/106),特异度为71.43%(10/14),阳性预测值为96.08%(98/102),阴性预测值为55.56%(10/18);新生儿肺部疾病肺部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89,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肺部超声诊断为肺炎54例,诊断准确度为96.43%...  相似文献   
52.
高继宁,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祖传中医,  相似文献   
5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藿香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2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2%以上。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42岁。四肢肌肉痛2周加重伴皮疹12天。2周前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以近端肌肉为著,活动后疼痛加剧,同时伴乏力、纳差,在家自服“活血通络丸”无明显好转,在西安交大二院就诊,做腰椎CT及肌电图均正常。12天前受凉后自觉四肢肌肉疼痛加重,且发现颈、胸部出现大片暗红色皮疹,无瘙痒感,同时伴有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在私人诊所静滴鱼腥草及抗菌素约1周左右,咳嗽好转,但肌肉痛及皮疹无明显好转。2天前到军工医院化验乙肝系列HBsAg(+)、HBcAb(+),肝功:ALT107U/L、AST421U/L。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并收住我科。家族中母亲因乙肝肝硬化并发症而病故。查体T36.3℃,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外二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共54例,按照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5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研究组(n=27)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n=27)按常规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 93%,7/27)显著低于对照组(14. 81%,4/27),差异有显著性(χ2=4. 063,P=0. 0438)。结论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可以缩短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6.
成人急性HBV感染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不同转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成人急性HBV感染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并进行不同转归比较。方法 选择29例急性乙肝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和IL-12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采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IFN-γ和IL-4的表达。结果29例HBeAg全部转阴,8例HBsAg未转阴。在HBsAg转阴组,病程早期和中期血清IL-2、IFN-γ、IL4及IL-12水平增高与正常组比P〈0.05,中期IL-4下降与早期比P〈0.05,晚期IL-2、IFN-γ、IL-4及IL-12下降与中期比P〈0.05;未转阴组各期IL-4水平增高与正常组比P〈0.05。转阴组早期Th1/Th2降低与对照组比P〈0.05,未转阴组各期,Th1/Th2降低与对照组比P〈0.05。未转阴组中5例入院时HBV-DNA〈10^3且IFN-γ水平明显低。两组CD4^+/CD8^+变化趋势不同。转阴组早期和中期IL-4膜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期IL-4表达低于早期,晚期IL-4表达低于中期,P值均〈0.05。未转阴组各期IL-4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期之间IL-4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FN-γ升高与疾病恢复相关。持续高水平的IL-4表达易致慢性化。恢复Th1/Th2细胞的平衡可能是控制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条途径。CD4^+/CD8^+失调可能影响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持续。  相似文献   
57.
抗肝纤维化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初步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脂质体并考察其包封率及稳定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ur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含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并测定包封率;正交设计优选制备处方;离心加速实验与渗漏率的测定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所得优化处方为磷脂与药物的重量比60:1,磷脂与胆固醇的重量比4:1,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水合递质,超声时间为5 min.以优化处方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达95.06%.结论:选用逆相蒸发法优化Cur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简便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4~65岁,124例)和老年组(年龄≥65岁,75例),又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多支病变亚组(病变支数≥3支)和非多支病变亚组(病变支数<3支),比较两组及亚组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结果(1)中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老年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高于老年组(均为P<0.05);老年组血肌酐(Cr)水平、高血压患病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为P<0.05)。(2)中青年多支病变亚组空腹血糖(FPG)(7.21±3.44)mmol/L、DBP(79±10)mm Hg高于老年多支病变亚组(6.26±1.41)mmol/L、(75±11)mm Hg(P=0.034、0.03);HDL-C(1.07±0.26)mmol/L低于老年多支病变亚组(1.19±0.26)mmol/L(P=0.011)。(3)中青年非多支病变亚组的BMI、DBP高于老年组(均为P<0.05)。结论与老年组相比,低HDL-C、高BMI、高DBP是中青年冠心病CABG患者的代谢特征;高FPG是中青年冠心病多支病变CABG患者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59.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的脓毒症常导致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肾脏是易受影响的主要器官之一,一旦感染引起肾脏损伤,患者病死率会大大增加.尽管目前对严重脓毒症伴有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已经给予各种重要脏器的支持治疗,但是这类患者的病死率依旧居高不下.文献报道,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约42%伴有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反之,在AKI患者中其直接诱发因素32%为脓毒血症.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危重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脓毒症AKI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4.5%,明显高于单纯AKI(45.2%),并且还呈现升高的趋势.目前对脓毒症AK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损伤早期缺乏干预措施,使许多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为了提高对该危重症的认识,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干预脓毒症AKI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DN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则病情不可逆转,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早中期DN尤为重要。中医药在早中期DN的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1-3],本研究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确立健脾活血燥湿清热法治疗DN,疗效明显,并在此基础上,精筛细选了有效方药芪术胶囊应用于临床,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