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评价进口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美西律平行对照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入选患者共107例,男性47例,女性60例,年龄为(45.8±12.4)a,进口普罗帕酮组7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7例,年龄为(45.3±13.5)a;美西律组36例,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为(46.8±10.0)a.结果进口普罗帕酮组的有效率为54.9%;美西律组的有效率为66.6%;2组有效率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进口普罗帕酮组治疗前后P-R间期经t检验,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ECG的其他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西律组在治疗前后对ECG的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ECG各指标的改变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口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1%,与心脏有关的不良反应6例,占不良反应的60%;美西律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未观察到与心脏有关的不良反应;2组均无死亡及因心脏不良反应出现严重的事件;经χ2检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服用进口普罗帕酮600 mg@d-1(含600 mg@d-1)以下治疗室性早搏,有效、安全,但由于病例较少,结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病灶切除术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QT离散度 (QTd)能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区域性差异 ,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肥厚等关系密切。QTd越长 ,临床严重后果的危险性越大 ,特别是心律失常事件。研究〔1〕已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溶栓治疗后 ,QTd会缩短。为此我们观察了 6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对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治疗组 :UAP患者 68例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 75 % ,其中男 39例 ,女 2 9例 ,年龄 62~ 82 ( 71 .5± 6.8)岁 ;对照组 :均为因怀疑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冠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国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我院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间共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3例.其中51例采用经桡动脉法完成,其中男性4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60±9.6(40~80)岁。33例于术前及术后用彩色多普勤二维超声检测了右桡动脉的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术前及术后的桡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别(0.26±0.04cmvs.0.25±0.03cmand55.9±18.5cm/svs.56.915.5cm/s,P均>0.05)。共对71处病变实施了PTCA,其中A型病变30处,B型病变17处,C型病变24处,放置支架51枚,其中A型病变25处,B型病变12处,C型病变14处,最短支架为9mm,最长为40mm;最小直径为2.5mm,最大为3.5mm。所有病例均为冠脉造影后即刻行PTCA,手术成功率为92.2%(47/51),4例未成功,均为前降支完全闭塞,导丝未能通过病变。无一例转股动脉途径手术。并发症1例,为欲对右冠脉中段PTCA而指引导管进入过深造成近端血管严重夹层分离。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PTCA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是进行PTCA的又一安全、可行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四环素对高胆固醇喂养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的作用,以探讨其可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和四环素组,测定饲养前后血浆TNF-α和ET-1的含量。结果:饲养前各实验组间血浆TNF-α和ET-1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饲养后高胆固醇组血浆TNF-α和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四环素组(P<0.01),而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与饲养前比较,对照组血浆TNF-α无明显差异(P>0.05),高胆固醇组和四环素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四环素组血浆ET-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高胆固醇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NF-α和ET-1参与高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四环素能降低高胆固醇喂养兔TNF-α和ET-1的含量,从而具有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腔大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左心腔增大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999年1月连续收住入院的DCM患者102例。结果102例中,心功能Ⅲ~Ⅳ级者76例,Ⅲ级以下者26例。伴发各种心律失常者93例(91.2%)中,室上性心律失常34例,室性心律失常70例,缓慢心律失常42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平均为(69.4±8.3)mm,伴中、重度二尖瓣反流者(69例)LVED较其他者大(P<0.01)。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其他患者的LVED大、射血分数(FF)低(均P<0.01)。19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者较无房颤者的左心房内径、LVED大,心功能分级较差(均P<0.05)。老年患者占1/4,其病情演进时间[(16±6)个月]较年轻患者短[(30±5)个月](P<0.05)。住院死亡4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猝死。另有3例猝死获救。结论DCM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呈中、重度心力衰竭,其心功能分级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均与左室、左房内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国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182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国人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从该院 1 998年 5月~ 1 999年 2月间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 2 0 1例患者中选出 1 82例 ,采用 Judkins技术 ,均以右桡动脉为穿刺血管。其中有 1 35例及 7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检测右桡动脉的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术前与术后相比 ,男性与女性的桡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手术成功率为 96 .7% (1 76 / 1 82 ) ,6例失败 ,其中 5例发生在前 5 0例。失败的原因 ,3例为穿刺失败 ,3例为导管无法进入升主动脉 ,其中 2例为血管严重痉挛 ,1例为血管严重粥样硬化及扭曲。2例为并发症 ,右冠状动脉夹层分离造成非 Q波心肌梗死 ,1例为导丝误入右冠状动脉引起 ,1例为导管进入过深造成近端斑块破裂引起。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及血管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易于掌握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患者痛苦少 ,恢复快 ,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又一理想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108.
国产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国产辛伐他汀(泽之浩)调血脂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高脂血症165例,男85例,女80例。平均年龄(58.9士9.2)岁。治疗前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7.00士.88)mmol·L〈sup〉-1〈/su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45士1.12)mmol·L〈sup〉-1〈/sup〉,三酰甘油(TG)(2.13士0.87)mmol·L〈sup〉-1〈/sup〉。试验组103例,po 泽之浩。对照组62例,po 进口辛伐他汀(舒降之)。二组均用辛伐他汀剂量10 mg·〈sup〉-1〈/sup〉,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C,LDL-C,TG及ApoB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血清TC,LDL-C,TG分别下降25.0%,27.6%,24.6%;对照组分别下降26.8%,34.4%,17.7%。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DL-C,ApoA〈sub〉1〈/sub〉;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9%,对照组为4.8%,症状主要包括乏力、失眠和腹胀,程度轻微,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泽之浩能有效降低血清TC,LDL-CTG以及ApoB水平,对血清HDL-C,ApoA〈sub〉1〈/sub〉,无明显不良影响,与舒降之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活化及集聚,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性阻塞。因此,寻找有力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以期阻断正在进展的及其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是当前研究不稳定心绞痛治疗的正确方向。在联合用药中,低分子肝素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比较介入和药物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和心功能分级的作用。方法 入选182例冠心病患者 ,介入组 89人 ,药物组 93人 ,门诊随访和信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9年 )患者心绞痛症状、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和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两组病人抗心绞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在单支病变而且侧支循环未形成的患者中 ,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分级比药物组好 (P=0 .0 11) ,心绞痛的控制和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两组间无差别。在多支病变或侧支循环已形成的患者中 ,两种治疗对心绞痛的控制、心功能分级和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 ,无统计意义差别。β-阻滞剂、抗血小板药和调脂药的使用上介入组比药物组积极。结论 单支病变且侧支循环未形成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介入治疗可使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