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1.
目的 构建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结构域PDZ1腺病毒重组体.方法 以异硫酸氢胍-酚-氯仿一步法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PCR(RT-PCR)法获得PDZ1的cDNA;与腺病毒穿梭载体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JM109进行筛选、序列测定.结果 ①提取到未降解的总RNA;②经RT-PCR得到了PDZ1的cDNA;③酶切鉴定能观察到PDZ1和pAdTrack-CMV两条带;④PDZ1测序图谱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结论 获得了含目的基因PDZ1的腺病毒穿梭载体重组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患者转移的相关因素,并建立CLNM可视化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72例PTC患者(训练集),按照术后病理结果所示CLNM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影像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TC发生CLNM的相关因素,并使用Nomogram建立可视化预测模型。另选取81例PTC患者(验证集)验证模型效能。结果:训练集272例PTC患者中,54例(19.85%)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存在CLNM。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合并微钙化、血流分级、不均匀强化、囊性变均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越大是保护因素(P<0.05)。外部验证集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9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PTC患者发生CLNM的影响因素众多,基于年龄等多项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患者CLNM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人白细胞介素18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人白细胞介素18(hIL-18),制备兔抗人白细胞介素18多克隆抗体,方法:用RT-PCR扩增出hIL-18的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JW2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18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克隆得到序列正确的IL-18 cDNA,与载体连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1中诱导表达并成功纯化,并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18成功制备了兔抗人白细胞介素18多克隆抗体。结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下阶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克隆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VL),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能分泌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DI-1中提取总RNA,通过RT-PER扩增出VL cDNA。用HindⅢ和Xho Ⅰ酶切纯化的RT-PER产物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在LDNA连接酶作用下室温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扩增出VL cDNA片段,大小约为340bp,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VL基因序列长度为324bp,编码108个氨基酸。VL基因属于鼠免疫球蛋白κ轻链Ⅳ亚类。结论 成功克隆出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谷氨酰转肽酶1(GG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乳腺癌术后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类制剂(EC-T)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血液系统毒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2021年1月至12月接受EC-T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0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对血液毒性分级。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患者GGT1基因SNP位点的基因型,以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基因型与血液毒性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rs5751901位点共检出TT型(43.33%)、TC型(38.33%)、CC型(18.33%)3种基因型,rs2017869位点共检出GG型(41.67%)、GC型(40.00%)、CC型(18.33%)3种基因型。对于rs5751901位点,与TT型+TC型患者比较,CC型患者出现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降低,与TT型+CC型患者比较,TC型患者出现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升高(P <0.05)。对于rs2017869位点,与GG型和GG型+GC型患者比较,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个周期的肢体缺血后处理,1次/d,持续5 d。比较2组入院时、病程14 d和病程3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峰值NIHSS评分;比较2组入院时和病程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2组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前及5 d后血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血压水平、CK、CK-MB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峰值NIHSS评分,病程14 d、病程3个月时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在3个月时m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缺血后处理治疗5 d后的CK、CK-MB、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硝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SD雄性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 组(B组)、SY干预组(C组,10 μmol/L;D组,30 μmol/L;E组,90 μmol/L)、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F组,10 μmol/L).再灌注120 min末,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印迹法及免疫沉淀法测定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的表达水平及RIP3硝化水平、RIP1磷酸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 结果 与B组[(36.3±4.7)%]比较,D组[(15.3±4.2)%]、E组[(6.9±4.4)%]、F组[(9.6±1.2)%]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与B组比较,D组、E组、F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各组RIP3及RI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E组、F组RIP3硝化水平均降低(P<0.05),RIP1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SY降低I/RI中的氧化水平,下调RIP3硝化及RIP1磷酸化水平,对MI/RI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脊液诱导的骨髓源性神经样细胞(BMSC-Ns)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将40只4~6周龄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其中致瘤性实验3组:阳性对照组(A组),接种Hela细胞(2×107/0.2ml);实验组(B组),将BMSC-Ns按2×107/0.2 ml接种至裸鼠肋部皮下;阴性对照组(C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接种后饲养1个月,大体观察肿瘤形成情况,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注射处局部皮肤、心脏、肝脏、肠道和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全身毒性实验2组:实验组(D组),裸鼠尾静脉注射大鼠BMSC-Ns(5×106/0.2ml);阴性对照组(E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观察动物临床反应,以后每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15天;将动物处死,采集血液标本行血液学检查。结果 BMSC-Ns接种于裸鼠肋部皮下1个月后未见接种部位肿瘤形成,局部皮肤、心脏、肝脏、肠道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尾静脉注射BMSC-Ns后动物一般情况无异常,至第15天裸鼠全部成活,血常规结果无异常。结论皮下接种或者尾静脉移植CSF诱导的BMSC-Ns对裸鼠是安全的,无致瘤性和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20.
红花对脑缺血Ca^2+/CaM—PKⅡ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红花对蒙古沙土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时40000r/min离心大脑皮质可溶性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脑缺血10min组酶活性为假手组的13.6%,而缺血前给药组酶活性为假手组的79.4%。(2)红花拮抗脑缺血诱导该酶活性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3)脑缺血10min后给生理盐水再灌注2h,酶活性恢复复至假手术组的92%,而缺血后给药再灌注不能加速酶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