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10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颈内动脉血泡样破裂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B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治疗,其中恢复良好出院8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0~1分],遗留后遗症出院2例(mRS评分2~3分),1例老年患者病危自动离院(mRS评分5分),8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急性期破裂BBA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7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的太平糖克浓缩丸.比较两组重症监护结束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低血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9.57%),平均每日普通短效胰岛素使用量小于对照组,住ICU天数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院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联合胰岛素可有效控制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胰岛素使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昆明山海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中重度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20例)予美沙拉嗪4 g.d-1分4次口服;B组(实验组,20例)予美沙拉嗪4 g.d-1分4次口服、昆明山海棠0.9 g.d-1分3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B组总有效率为85%,A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A组为2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重度UC治疗中,沙拉嗪联合昆明山海棠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完全缓解率高,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4.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兔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特性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体重2~3 kg,经3%戊巴比妥钠30 mg/kg麻醉后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持续灌注标准台氏液;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1组和P2组)分别灌注含异丙酚10、50μmol/L的标准台氏液.三组均于标准台氏液平衡灌注60 min时,应用传统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值(APA)和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APD90),计算心室复极离散度(TDR)为基础值,异丙酚持续灌注60 min后测定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上述参数,计算TDR.结果 三组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的RMP和动作电位参数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1组和P2组心肌持续灌注期间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APD90伽缩短,P2组TDR降低(P<0.05),P1组T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比较,P2组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APD90缩短,TDR降低(P<0.05),RMP及A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缩短心室M细胞和外膜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增加复极离散度,对心电活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66.
0.25%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麻醉药 ,其起效较快、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心脏毒性小、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1,2 ] 。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纯 0 2 5 %罗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6 0例ASAⅠ~Ⅱ级 ,年龄 35~ 6 4岁 ,体重45~ 72kg的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 (n =30 ) ,术后单纯应用 0 2 5 %罗比卡因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 ;Ⅱ组 (n =30 ) ,以 0 0 0 3%吗啡 +0 12 5 %布比卡因 +0 0 0 5 %氟哌利多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术中均…  相似文献   
67.
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动周期时间间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组织速度图中速度-时间曲线确定心脏心动周期的时间间期及其正常参考值。方法获取29例健康志愿者标准心尖二腔、心尖长轴和心尖四腔观组织速度图,根据心肌各节段的速度曲线,测量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和中段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时间间期。结果组织速度图在各室壁的基底段进行采样和分析,其成功率为100%。对左室室间隔基底段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各时间间期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在等容收缩时间、加速收缩时间、收缩达峰时间、等容舒张时间、R波至快速充盈峰值时间、快速充盈时间、心房收缩时间、舒张后期时间、快速充盈加速时间、心房加速时间和舒张早期达峰时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0.001)。对左室不同室壁的基底段与室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或舒张期时间间期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显示:各收缩时间间期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左室侧壁与室间隔基底段在快速充盈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舒张后期时间和R波至心房收缩峰值时间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意义。结论组织速度图不仅可以更为精确、直观、定量评价正常人心脏心动周期的时间间期,而且可以定量测量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收缩加速时间和减速时间、舒张加速时间和舒张加速时间等,是一种比心电图更为全面和准确,而且可以快速、实时评价心脏时间间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8.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在我国普及率不高,其临床效果的研究,国内报道大多都限于临床体会,主观因素较强,尤其缺乏长期系统的研究。本次观察旨在探讨此种术式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ial bl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对晚期胃窦癌患者动脉介入化疗的疗效及其对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40例晚期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超选择高剂量胃左动脉化疗(EAP方案,VP16100mg/m2+表阿霉素60mg/m2+卡铂200mg/m2),并于48h后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只实施同治疗组相同的动脉插管化疗,而无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APBSCT结合动脉介入化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是85.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前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后者(P<0.01),且治疗后其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24.9±1.36个月和70.0%(14/20)、13.7±0.72个月和35.0%(7/20),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 2、TNF α、IFN γ等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分别为154.8±10.5U/ml、59.4±16.2 U/ml、54.1±13.4 U/ml,显著高于其治疗前水平(54.7±7.2U/ml、43.1±18.8U/ml、16.6±3.7U/ml),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49.8±26.3U/ml、29.0±11.1U/ml、10.5±6.2U/ml)(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IL 2R为194.3±67.6 U/ml,比治疗前(819.0±104.5 U/ml)  相似文献   
70.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一线或多线治疗晚期(转移复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患者的预后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一线或多线治疗接受埃克替尼的NSCLC患者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进行中位生存分析和差异检验及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结果一线治疗亚组(一线亚组)与二线及以上治疗亚组(多线亚组)的疗效和生存差异:两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63.3%和56.9%,差异无显著性(P=0.397);一线亚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0个月,95%CI:12.4~15.6)优于多线组(10.0个月,95%CI:7.9~12.1,P=0.015),而一线亚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8个月,95%CI:23.1~32.9)与多线亚组(27个月,95%CI:20.9~33.1)差异无显著性(P=0.888)。一线与多线亚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最佳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皮疹是一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年龄、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既往是否手术、PFS是一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0.003)。年龄、病理类型、皮疹是多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11、0.012);而既往是否手术、皮疹是多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22、0.03)。结论EGFR突变患者应尽可能在一线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以获得最佳的PFS,同时EGFR突变患者即使一线未获得TKI治疗,后线仍应推荐应用EGFR-TKI从而使患者OS获益。皮疹、最佳疗效是一线治疗PFS的良好预后因素;而既往手术、PS评分≤1分、年龄<60岁、PFS>6个月是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年龄<60岁、腺癌、皮疹是多线治疗患者PFS良好预后因素;既往手术、皮疹是多线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