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 结论 改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麻醉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体婴儿 ,均为女性 ,10月 ,体重 12kg ,估计大联体儿 7kg ,小联体儿 5kg。出生后发现胸腹联体 ,CT、MRI、B超示两婴肝实质融合 ,共用心包 ,其中一婴 (小联体儿 )心脏房间隔、室间隔缺损。拟在出生后 4个月行分离手术。今小联体儿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反应淡漠等来我院 ,拟诊为肺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经紧急经口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等相应处理后仍无明显好转 ,经多科室会诊后决定行分离手术。大联体儿一般情况良好 ,胸腹相连范围约 5cm× 10cm。术前大联体儿肌注阿托品 0 1mg ,小联体儿未给术前药。入室后监测ECG、BP、S…  相似文献   
13.
14.
病例摘要 患儿,女,10岁,因反复咳嗽伴阵发性脐周疼痛6d入院。患儿于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流涕不适,无发热、咳痰、咽痛不适,伴脐周阵发性疼痛,疼痛能耐受,无放射性疼痛,伴呕吐,2~3次/d,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及咖啡样物,在外院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咳嗽缓解,仍反复腹痛、呕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成形术(Pyloroplasty,P)对胃排空延迟大鼠Nissen胃底折叠术后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第1组单纯切开腹腔作为对照组;第2组只作迷走神经干切断术;第3组迷走神经干切断加Nissen胃底折叠术;第4组迷走神经干切断加Nissen手术加幽门成形术.各组大鼠术后7、14、21天分别用99m锝标记的半固体蛋清注入胃内,测定胃半排空时间(T1/2,即胃影放射性强度衰减一半所需的时间)来代表胃排空功能,记录术后各组死亡数.结果迷走神经干切断导致胃排空延迟(与对照组比较P<0.01);第3组术后近期胃排空功能有改善,但在21天时与第2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死亡率高(41.7%);第4组,术后胃排空功能显著加强而持久,死亡率低(16.7%),在术后7、14、21天与第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排空延迟大鼠Nissen手术时加作幽门成形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病例摘要 患儿,女,2岁7个月,以“纳差5d,腹胀伴发热2d”为主诉入院。患儿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无腹胀、呕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敷料用于尿道下裂手术后切口包扎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40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37例行一期手术,其中,Snodgrass术式30例,Duckett术式5例,MAGPI术式2例;3例行分期手术,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手术后采用Mepilex(取代网眼纱布)+Mepitel+弹力绷带包扎阴茎切口.结果 40例患者术后敷料固定良好,无提前脱落.更换敷料时Mepilex易于拆除,拆除后无二次创伤导致出血,疼痛较前明显减轻.37例一期手术患儿,术后3例发生尿瘘,发生率约8.1%.结论 Mepilex吸收性良好,泡沫敷料柔软、高顺应性,可良好吸收切口渗血渗液,保持包扎张力稳定,不影响皮瓣血供.内层软聚硅酮层不易与切口粘连,敷料容易拆除,避免切口的二次损伤,减轻尿道下裂术后换药的疼痛及患儿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18.
"果酱样大便"对小儿肠套叠诊断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果酱样大便”是否为描述肠套叠病儿大便性状改变的合适术语。方法 总结近16年来收治的肠套叠病人115例,对其大例性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在115 中,出现“果酱样大例”52例,占45%,远低于大多教科书的描述。但若包括暗红色、鲜红色、血水样、黑便、粘液便、脓血便等其他形式的血便,则共93例(89%)。结论 “果酱样大便”在肠套叠中的出现率并不很高,不仅不能准确描述血便的性状,而且有误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有无降低腹腔感染和早期脓毒血症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2只。第 1组 :单纯腹腔切开 (shamoperation) ;第 2组 :腹腔切开后行盲肠结扎和穿刺 (cecalligationandpunctures ,CLP) ,腹腔注入生理盐水 2ml;第 3组 :术前 1小时腹腔内注入IL 10 15 0 0 0U ,CLP术后再每 3小时分别注入IL 10 15 0 0 0U ;第 4组 :术前不用药 ,CLP术后每 3小时分别注入IL 10 15 0 0 0U。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 3小时及 9小时处死 ,取下腔静脉血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IL 10注入腹腔能使腹腔感染和早期脓毒血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IL 10能降低腹腔感染和早期脓毒血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对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横裁岛状包皮皮瓣法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对1999年-2005年我科56例采用横裁岛状包皮皮瓣法进行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加用尿道口为基底的阴囊矩形皮瓣作Duplay尿道成形。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4年,阴茎外观良好,阴茎下弯矫正满意,排尿通畅。一次手术成功49例,占89.3%;术后尿瘘5例,经第二次手术修补后痊愈,尿道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后排尿改善。结论横裁岛状包皮皮瓣符合阴茎皮肤的解剖生理特点,设计合理,采用吻合口连续缝合,更加降低了尿瘘的发生率,避免耻骨上造瘘及带来的膀胱损伤。对多数尿道下裂尤其是有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采用横裁包皮岛状皮瓣法并灵活加用尿道口基底矩形皮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