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环糊精分子具有独特的内疏水外亲水的空腔结构和高度选择性,在手性识别、分子开关、荧光分析、超分子构筑、药物控释、模拟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药物被环糊精包合后能大大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溶解度以及实现靶向作用。现对药物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后的应用与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量环糊精包合物中右旋布洛芬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75%的甲醇溶解样品,超声处理30min,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右旋布洛芬36.5ug的溶液。采用HPLC法,色谱柱:日本岛津VP-ODS柱(150mm×4.6mm,5u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75:25),检测波长:220nm。结果右旋布洛芬在10.01~50.05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1%,RSD=1.3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右旋布洛芬包合物中主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纳米球的制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永  王姝婧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4):1087-1088
 目的用乳化聚合法制备槲皮素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球(quercetin-PBCA-NS)。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研究了纳米球的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征。结果按优化工艺制备的纳米球平均粒径为466 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7%和41.5%。结论以氰基丙烯酸酯(PBCA)为载体材料,制备槲皮素纳米球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口腔速溶片工艺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参酮速溶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粉粒流动性、崩解时限、体外溶出度为指标,对丹参酮速溶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速溶片在30s内完全崩解,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制备的丹参酮速溶片工艺成熟,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黄柏及黄柏炭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黄柏饮片炒炭前后特征图谱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分析黄柏及黄柏炭饮片的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B)(磷酸调p H 3.4)梯度洗脱(0~5 min,5%~10%A;5~20 min,10%~14%A;20~50 min,14%~32%A;50~80 min,32%~70%A),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5℃,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11批黄柏饮片中均标示出16个特征峰,并归属了其中的9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隐绿原酸、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内酯、黄柏酮。通过对色谱峰的分析,黄柏炭仅能检出黄柏中的3个共有峰,且峰面积相差较大;另外标示出了2个特征峰,其中相对比例较高的特征峰经分析验证,确认其为盐酸小檗碱的加热分解产物——小檗红碱。结论:黄柏饮片炒炭前后的特征图谱存在显著差异。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黄柏和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甜  王成永 《当代医学》2012,(31):19-21
目的研究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渗透泵片体外释放度,考察不同处方和工艺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促渗剂用量、聚乙二醇400用量、包衣增重对药物的体外释放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洛索洛芬钠渗透泵型控释片制备工艺合理稳定,释药规律符合控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HPLC特征图谱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探讨白芍炒制前后饮片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选择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9%A;5~25 min,9%~17%A;25~30 min,17%~22%A;30~35 min,22%A;35~50 min,22%~40%A;50~60 min,40%A),流速1.0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白芍及炒白芍饮片特征图谱表征方法;同时对没食子酸等6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波长230 n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18∶8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同时测定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与苯甲酸的含量。结果:白芍与炒白芍饮片特征图谱中均标示出12个特征峰,并归属了其中8个特征峰。白芍炒制后单萜苷类成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6%和7%,鞣质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没食子酸和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苯甲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8%,26%,53%,其余成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芍炒制前后特征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差异,本文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为白芍和炒白芍饮片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完善二者的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草纲目》在中药剂型学方面的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草纲目》对祖国医药学的巨大贡献已为世人所公认,有关研究论文很多,但《本草纲目》在中药剂型学方面的成就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文献均记《本草纲目》收载中药剂型40余种,至今一直未见有确切的研究报告,笔者依照经典药剂学剂型的综合分类法对《本草纲目》收载的剂型进行汇综整理,确认有约60种,多数剂型现在仍在广泛使用,部分剂型被改进,对现代药物剂型的设计影响极为深远,是祖国医药学  相似文献   
19.
木瓜中总黄酮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木瓜,安徽著名特产,因产于安徽省宣城市而得名.学名为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 Nakai],又名皱皮木瓜、铁脚梨,属蔷薇科木瓜属、落叶阔叶灌木.[1]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抗溃疡、抗过敏、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提高,新的黄酮类化合物不断被发现,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尤其在抗自由基和抗癌、防癌上的应用意义重大.[2]  相似文献   
20.
王栋  王成永 《安徽医药》2012,16(4):448-449
目的优选舒肤软膏的工艺。方法以总蒽醌含量为指标,以粒度、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舒肤软膏的浸膏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药材粉碎成最粗粉,用5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h为最佳工艺。结论该工艺可保证较高的总蒽醌含量和转移率,简便、易行;所制得的软膏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