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RT-PCR方法对255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hMPV N基因检测,以明确hMPV感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共检测到51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20.0%;hMPV感染组外周血 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9+、CD19+CD23+、CD4+CD25+T细胞均明显增高(P<0.01),而NK细胞下降(P<0.05).结论 hMP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之一,hMPV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  相似文献   
52.
全球制药业间的合并最近又出现一个新的高潮。两家英国制药业巨人葛兰素—威康公司与史克必成公司17日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名为葛兰素史克,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其资产总额将超过18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温高、咳嗽剧、热程长。64例患儿中18例有胸腔积液,40例患儿出现肺外表现,其中12例伴皮肤关节系统损害,16例伴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伴消化系统损害,6例伴血液系统损害,5例伴泌尿系统损害,2例并发脑炎。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清CRP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免疫功能示:T细胞、NK细胞功能抑制、B细胞功能亢进,IgM水平明显增加。胸片改变重,多表现为大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肺实变伴不张等,病变吸收慢。治疗方面除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外,尽早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控制炎症反应,肺部大片浸润或肺不张的患儿予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重、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多,胸片改变重,吸收慢。早期正确的联合抗感染、抗炎症反应治疗和适时予以支气管镜灌洗有助于改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肺炎链球菌(SP)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入院儿童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PCR检测痰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明确RSV、SP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结果 RSV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9+B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仿;但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对照组低.SP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但CD19+B细胞较正常组为高,而NK细胞比对照组为低.两感染组比较,PSV组CD4+Tlymphocyte升高;而SP组B lymphocyte升高.结论 RSV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而SP感染后则产生体液免疫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反复咳嗽患儿不同年龄组与居住地、过敏原及免疫功能的天系.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77例患儿,按照年龄分A组(≥1~3岁),B组(~7岁)和C组(~14岁),按居住地分为城镇及乡村组.进行T细胞哑群、免疫球蛋白、体外变态反应和总lgE检测.结果 (1)A组是反复咳嗽的高发年龄段.(2)反复咳嗽居住地城镇组明显高于乡村组.(3)吸入性过敏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及尘螨特异性试验(d1)阳性率高的年龄段为B、C两个组,食物过敏原过筛试验(Fx5E)阳性率高的年龄段为A组,血清总IgE(TIgE)阳性率高的年龄段为A、B两个组.(4)三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G、IgM及A组IgA检测值正常者比率明显少于检测值降低者.结论 (1)年龄愈小,反复咳嗽发生率愈高,幼儿易于食物过敏,大年龄组易于吸入物过敏.(2)空气质量差和接触感染性疾病增加反复咳嗽儿率.(3)体外变态反应阳件者易患哮喘.(4)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征象而免疫功能正常的过敏体质患儿,应注意排除存在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喉-气管-支气管软化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喘息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而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喉-气管-支气管软化是反复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且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最为常见的原因之 一。喉-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有25例,占23.8%(25/105)。其中喉软化9例,气管软化2例,支气管软化5例,喉软化+气管软化1例,喉软化+支气管软化2例,气管软化+支气管软化6例。混合性软化症占所有软化的36%(9/25)。1岁以内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占41.5%(17/41),1~3岁组为15.8%(6/38),3岁以上组仅为7.7%(2/26)。年龄越小,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发病率越高,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发病率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好发于小年龄儿童,尤其是小婴儿。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喉-气管-支气管软化的金标准,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百日咳患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疑诊百日咳而住院治疗的患儿,进行痰博德特百日咳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共有19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05例患儿百日咳PCR检测阳性,单纯感染37例(35.2%),合并其他病原感染68例(64.8%)。其中合并1种病原者51例(75.0%),前3位依次为鼻病毒26例(50.9%)、肺炎支原体7例(13.7%)、肺炎链球菌6例(11.8%)。各年龄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合并支原体感染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合并感染组的患儿年龄比单纯感染组大[(11.77±2.31)个月vs.(6.74±8.07)个月,P=0.017],发热、呼吸困难和肺部阳性体征的比例均高于单纯感染组(0 vs.10.3%;20.6%vs.5.4%;76.5%vs.36.4%);胸部影像学大多表现为斑片状影,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入院前病程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个月(OR=3.0,95%CI1.1~8.5,P=0.03)和发热(OR=2.5,95%CI 1.1~6.7,P=0.03)是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百日咳住院患儿存在较高的合并感染率,以鼻病毒最常见,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合并感染会加重百日咳病情,发热和年龄3个月是合并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9.
作者选用5周龄的BALB/cAnNcR、C57BL/6、BALB/c.nu/nu(nude)和BALB/c.scid(SCID)4种小鼠为动物模型,用培养21小时的百日咳杆菌18323株气雾攻击小鼠,1小时后所有受试小鼠肺内均约有5×104CFU的活菌,用无菌技术切除感染小鼠的肺,测定不同感染时期的肺部活菌数。结果显示,攻击后2周BALB/c小鼠的肺内活菌数从攻击后1小时的4×104CFU/肺增至7×106CFU/肺,随后细菌数开始慢慢减少,至6~8周时完全清除;而作为对照的裸鼠(缺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儿童慢性咳嗽的气道高反应性(AHR)特征.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并明确为单病因的慢性咳嗽患儿,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得FEV1下降20%时组织胺累计剂量(PD20),依据PD20将AHR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极轻度4级,同时测定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按儿童慢性咳嗽指南推荐方案进行治疗,4周后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共纳入患儿66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7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37例,感染后咳嗽(PIC) 12例.CVA、UACS及PIC组AHR阳性初诊例数分别为17、13和9例,4周复诊时分别为17、5和2例.AHR严重程度分级,初诊时CVA、UACS和PIC组中~重度分别为5、0和0例,轻度~极轻度分别为12、13和9例,阴性分别为0、24和3例;4周后复诊CVA、UACS和PIC组中~重度度分别为1、0和0例,轻度~极轻度分别为16、5和2例,阴性分别为0、32和10例.CVA组PD20值为(0.47±0.28) mg,低于UACS组和PIC组[分别为(1.80±0.64)和(1.20±0.80)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VA组的诱导痰EOS比例均>3%,UACS和PIC组均<3%.FeNO与痰EOS比例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 不同病因儿童慢性咳嗽气道高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气道激发试验结合诱导痰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