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苏州地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hMPV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 39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总结临床特征;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痰液中hMPV N基因,随机挑选部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定,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 395例标本中,检测到589份RT-PCR阳性扩增产物,检出率为9.2%,其中2006年度hMPV检出率为8.4%,2007年为7.6%,2008年为12.6%。hMPV在3年的每个月份都有检出,但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和2008年5月呈现年度高峰,分别为24.2%、21.6%、31.9%。589例hMP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2.21个月;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3.6%,喉炎2.0%,毛细支气管炎20.2%,肺炎61.8%,哮喘急性发作12.4%。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呼吸困难,哺喂困难,喘息。20份hMPV N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断与GenBank中hMPV 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苏州地区部分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与hMPV有关。全年均存在hMPV感染,流行高峰在冬春季,连续3年的检出率有较大差异。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下呼吸道鼻病毒(HR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住院的1 03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RT-PCR法检测HRV RNA,并分析比较HRV及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HRV及RS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78%(91/1 037)和17.16%(178/1 037),其中HR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18.68%,RSV为7.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P=0.005)。HRV与RSV感染患儿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P0.001),RSV感染在0~1岁患儿中最为常见(83.03%),而HR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患儿(78.38%);RSV较HRV更易引起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而HRV患儿有较长的院外病程,两者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RV感染患儿更易出现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总IgE的升高(P0.05)。结论 HRV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与RSV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混合感染因素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作用及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86例RMPP患儿的病史资料。依据病原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RMPP混合感染组和单纯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混合感染组患儿热程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2.5(11.0~14.0)d、12.00(9.0~14.0)d,均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的11.0(9.0~13.0)d、10.0(8.0~1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混合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CRP)40 mg/L、CRP100 mg/L及CK-MB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感染组气胸、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感染组血液系统损害、心肌损害、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混合感染会使RMPP患儿发热时间延长,全身炎症反应加重,肺内外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并增加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持续性压力对PC12细胞增殖和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制压力可控性细胞损伤装置,对PC12细胞分别施加0.1、0.3、0.5 mPa的持续压力,且在不同压力值作用下分别持续加压10、30、60 min,应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不同压力值及持续时间对PC12细胞增殖和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正常PC12细胞呈上皮样细胞生长,表现出神经细胞特性.当加压损伤后,PC12细胞出现凋亡、坏死现象.对照组MTT结果显示,PC12细胞的OD值随观察期延长而逐渐升高;而加压组中,当压力≥0.3 mPa、持续时间≥30 min后的细胞增殖显著受抑(P<0.05).β-tubulin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0.5 mPa压力作用10 min后,细胞骨架蛋白β-tubulinⅢ逐渐断裂降解,且降解程度随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在急性压迫性脊髓损伤中,早期神经细胞增殖受限和β-tubulinⅢ蛋白降解,可随压力值和持续时间增加而增强,这种现象可能参与了ASCI后机械信号转变为生物学信号的过程.  相似文献   
85.
DZL-01型哮喘治疗仪是根据中医针灸原理,运用现代电子学技术研制而成。本文介绍了仪器的电路特点和功能。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5.7%。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以及混合感染所致婴幼儿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05-10—2006-04因支气管肺炎于苏州大学儿童医院治疗的婴幼儿151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肺炎患儿痰液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采用瑞士ECOMEDICS公司的V’max26(EXHALYZER)肺功能仪对151例婴幼儿(根据年龄和病原不同分组)进行肺功能检测,观测患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态及其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或两者混合感染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均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呼气高峰提前,降枝呈波谷样凹陷。呼气峰流速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1岁以内组肺炎患儿呼气峰流速增高(P<0.05),而~3岁组肺炎患儿呼气峰流速略降低(MP感染组P<0.05)。RSV、MP急性感染均表现为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呼气量(PF/Ve)、潮气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增加,每公斤潮气量(VT/kg)、呼气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呼气量(VPTEF),以及代表小气道功能的指标25/PF、%V-PF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潮气呼气中期流速/潮气吸气中期流速(ME/MI)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病原组间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潮式呼吸参数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和多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结论RSV和MP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均能导致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改变。RSV和MP急性期感染之间肺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显著区别,预后有无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研究。TBFV环可作为评价临床上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7.
苏州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小儿肺炎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532例中360例痰标本检测阳性,总检出率为67.7%。其中单纯病毒感染178例(33.5%),单纯细菌感染23例(4.3%),单纯支原体感染50例(9.4%),单纯衣原体感染19例(3.6%),混合感染90例(16.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44%);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4.7%)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8%)和流感嗜血杆菌(1.9%)。结论病毒是苏州地区冬春季小儿急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是肺炎支原体、细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混合感染在3岁以下尤其1岁以下小儿明显。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全定量检测3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血清MP抗体。结果306例中,单份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为57例(单份组),双份血清抗体阳性的为98例(双份组)。其中第1份血清抗体检测为阴性,第2份为阳性的25例;双份血清抗体均阴性。但第2份较第1份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增高的为16例;双份血清抗体均阳性且滴度四倍或以上升高的共32例。单份组与双份组阳性结果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双份组检测MP急性感染率较单份组高,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LISA双份血清抗体定量检测明显优于单份血清定量检测,这种检测手段更为敏感,精确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在临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P)流行特点及空气污染物对SP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实时记录苏州市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时期苏州地区6 65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SP检出情况及苏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水平与SP流行的相关性。结果6 653例患儿SP总检出率为9.94%(661/6 653例),2012年至2014年SP检出率分别为7.69%(183/2 381例)、10.87%(235/2 161例)、11.51%(243/2 111例)。≤1岁、〉1~3岁、〉3~〈7岁、≥7岁患儿SP检出率分别为7.11%(227/3 192例)、13.48%(244/1 810例)、13.76%(168/1 221例)、5.12%(22/430例),幼儿及学龄前儿童SP检出率明显高于婴儿及学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80,P〈0.001)。春、夏、秋、冬SP检出率分别为9.79%(173/1 768例)、7.66%(130/1 697例)、11.76%(187/1 590例)、10.70%(171/1 598例),夏季患儿SP检出率最低(χ2=4.897、15.839、9.165,均P〈0.05)。调查期间空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CO、O3浓度均处于波动状态,SP检出率与PM2.5、PM10、NO2、SO2浓度均呈正相关(r=0.650、0.586、0.680、0.467,均P〈0.005),而与CO、O3浓度相关性不明显(均P〉0.05)。结论SP为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检出率高,夏季检出率低,其检出率与空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水平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外倒转术是产科纠正胎位异常的常用术式,由于孕后期的子宫对各种刺激比较敏感,易致宫缩,造成早产或胎盘早期剥离,使外倒转术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减轻孕后期子宫的敏感性,我们将舒喘灵(沙丁胺醇Salbutamal)用于臀位外倒转术中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