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与临床对照牛慧敏,邱晓晖1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均经临床验证及手术证实,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22~58岁,病程为半月~10年,平均1.6年。有外伤史者12例。腰痛伴一侧腿痛者35例,伴双侧腿痛者8例,仅表现为腰酸痛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斑块稳定性、血脂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有1次脑梗死病史者37例,脑梗死初诊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超声弹性成像(UE)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考察斑块稳定性和血脂水平对评估脑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脑梗死初诊患者中易损斑块(UE评分≥5分)检出率为33.89%,二次脑梗死患者为72.97%,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易损斑块(UE评分≥5分)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更高(P<0.05)。UE评分、血脂水平是评估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UE评分、LDL-C是最危险因素。结论斑块稳定性和血脂水平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西药房处方为研究对象,进行处方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了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20000张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不合格处方共1052张,占5.26%。1052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各类型比率有高到低依次为:同功能药物重复使用、无指征使用抗生素药物、药物联用理化性质改变、药物联用降低疗效、用药剂量过多、药品剂型选用不当、用药剂量不足、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特殊患者用药不合理。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加强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石家庄市2005年HIV抗体初筛复检及确认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2005年收到的各初筛实验室送检的129份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初筛、复检及确认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初筛试验与确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事件进展中的影响。方法:选取327例无症状受试者,依据PCSK9水平分为正常组(210例)和动脉粥样硬化组(117例),颈动脉IMT通过高分辨率B型颈动脉超声检测,血清中PCSK9水平通过免疫测定法测量。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总体受试者及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MT与PCSK(总体:r=0.203,P=0.001;动脉粥样硬化组:r=0.415,P0.001)、年龄(总体:r=0.160,P=0.012;动脉粥样硬化组:r=0.299,P=0.018)具有相关性。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包括性别、高血压、吸烟状况、肥胖、是否服用胆固醇药物和血清PCSK9,血清PCSK9浓度仍然是平均颈动脉IMT的显著且独立预测因子(P0.001)。结论: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可能由血清中PCSK9的水平状态增高所导致,与常规危险因素无关。但抑制血清中PCSK9水平是否可以改善心血管事件结果,仍需在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  相似文献   
26.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后血管管壁运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颈总动脉有斑块者(糖尿病组,30例)及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分析,比较2组长轴切面管壁的运动矢量图、重建三维参数图,计算其最大切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_(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_(max))。结果健康对照组长轴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曲线形态分别趋于一致;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斑块处管壁切向速度、应变、应变率时间曲线变化大,峰值不定,变化无规律,部分斑块处管壁各位点达峰时间不同步。糖尿病组颈动脉Vs、S_(max)、SR_(max)[(15.22±11.50)×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2.66±1.01)%、(0.25±0.24)/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32±10.24)×10(-2)cm/s、(4.49±1.34)%、(0.62±0.34)/s](P<0.05)。斑块肩部运动速度最大,纤维帽下方管壁运动速度最小,且上下游肩部管壁的应变、变变率高于纤维帽下方处管壁(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管壁运动的不同步性,表明VVI可以量化评价已发生血管重构的颈动脉管壁运动及其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 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D442G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3.2-2014.1年某院功能科首次发现有颈动脉斑块者5 07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无动脉斑块者5 00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研究对象CETP基因D442G(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按等位基因A和G的出现情况分为AA、AG、GG 3种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ETP基因多态位点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及BMI等指标。结果 病例组血脂指标中TC、TG、LDL-C、家族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20%,6.50%,1.3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8.28%,1.62%,0.10%,2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明显差异(χ2=9.572,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发现,CETP基因D442G(A/G)多态位点G变异等位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显著的相关性(OR=5.97,95%CI=3.29~10.18,P<0.05)。结论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D442G(A/G)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徐州市农村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建议。方法对3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关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认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由课题组专职人员当场向患者逐一询问并记录,收回有效问卷317份。结果认为高血压不需用药占19.8%;认为高血压只需用药即可占64.7%;认为血压降至正常即可停药占54.0%;根据他人经验用药占22.1%;根据医师的处方用药占77.9%。结论目前农村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导致药物依从性较差,应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在肝血管瘤中的应用.方法 23例肝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23个病灶在动脉相均出现增强,且20个(87%)表现为周边向心型,2个(8.7%)为中央扩散型,1个(4.3%)为整体型增强特征.13个>3 cm的病灶,门脉相及延迟相持续增强,为周边向心型;≤3 cm的病灶中7个为周边向心型,2个为中央扩散型,1个为整体型增强.结论 SonoVue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特征,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主任王兰娣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王兰娣的门诊病历,检索其中记录完整的COPD处方,录入Excel 2019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频数分析;运用Origin 2021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134首,涉及中药7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麻黄、苦杏仁、陈皮、连翘、柴胡、茯苓、干姜、广藿香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涉及脾、胃等多个脏腑,并得到二阶关联规则药物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聚类6方。结论:王兰娣治疗COPD用药具有寒温同施、培土生金、辛宣苦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