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医药卫生   29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陈永顺  杨斌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21-2022
目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新抗肿瘤化合物,就近年来其作用靶点的研究做一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结果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靶点有关。结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化学结构上有一定新颖性,抗瘤作用呈现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对其抗瘤靶点及作用机制、毒副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成为具有临床价值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癫持续状态(SE)的副作用。方法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SE患儿38例,开始静脉注射0.1~0.2mg/kg,随后以0.1~0.4mg/(kg.h)持续静脉维持,根据发作状态调整剂量大小。结果26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维持治疗后癫发作停止。2例患儿因基础疾病死亡。副作用主要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下呼吸道感染、心率增快、意识障碍及尿潴留等。未见明显致死性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咪达唑仑治疗S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3.
杨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11-1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52例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52例患者在随访第1、6、24个月期间局部均未发现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0例(88.2%),感觉异常4例(11.8%);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8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非洛地平对糖、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高危以上病人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前瞻性观察3年进行研究。2000年2月至2004年6月,共入选和随访218例,退出15例。在203例中全因死亡9例,剩194例完成3年的随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4例)服用非洛地平5mg和双氢克尿噻12.5mg/天,对照组(100例)服用双氢克尿噻12.5mg/天。观察3年前后检验以下指标:血钾(K)、血糖(GLU)、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总胆固醇(Tch)、血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前后两组的K降低、Glu、Tch、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洛地平对糖脂代谢及肾功能没有影响。双氢克尿噻12.5mg每天一次,使用3年可以影响糖、脂代谢;K降低、Glu、Tch和HDL-C升高。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评价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应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 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患者109例209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前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验光、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术后第1天、1w、1m和3m检查裸眼视力和验光。对其中20眼在术中测量角膜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对20眼在术前和术后1w、1m、3m和6m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19眼在术前和术后1w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3m的平均等效球镜为-0.35±0.66D(-2.75D~+1.25D),196眼(93.8%)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78眼(85.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BCVA。术中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切口出血、前房气泡、角膜基质内微小气泡和掀瓣困难。手术前后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未见明显差异。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角膜基质细胞和神经纤维愈合。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可预测性好,但也具有一些不同于微型角膜刀的独特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6.
氯化两面针碱为中药两面针的提取物,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含量测定及其对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而对其抗癌作用研究较少。本实验中,我们对氯化两面针碱促进肺癌SPC-A-1,舌癌Tca8113两种肿瘤细胞株凋亡作用进行了研究。1材料1.1仪器和试剂CO2培养箱(美国Thermo Forma),雷勃MK3酶标仪(Thermo Labsystems公司),Gel doc200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美国Bio-Rad),透视电镜(日立H-500)等。氯化两面针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48-20001),细胞凋亡-DNA ladder抽提试剂盒(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human caspase-3Instant ELISA(BMS2012I…  相似文献   
127.
LEEP超高频射频术治疗宫颈糜烂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琛辉  夏震  杨斌  蔡海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48-3049
目的:评价子宫颈电环切术(LEEP)超高频射频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7年5月对180例宫颈糜烂患者行LEEP超高频射频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反应、阴道排液量、出血时间及术后宫颈修复情况,观察时间为12周,对其疗效及并发症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糜烂治愈率98.9%;平均手术时间(2.60±0.58)min;术中出血>10ml1例;术后1个月内出血12例,占6.67%;术后2个月接触性出血4例,占2.22%;宫颈创面感染4例,占2.22%;并发症少。结论:超高频电波射频术治疗宫颈糜烂,阴道排液量少,阴道流血时间及修复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癫持续状态(SE)的副作用。方法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SE患儿38例,开始静脉注射0.1~0.2mg/kg,随后以0.1~0.4mg/(kg.h)持续静脉维持,根据发作状态调整剂量大小。结果26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维持治疗后癫发作停止。2例患儿因基础疾病死亡。副作用主要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下呼吸道感染、心率增快、意识障碍及尿潴留等。未见明显致死性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咪达唑仑治疗S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老视前近视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共32例(64只眼)近视眼患者,平均年龄(38.5 ±2.7)岁;主视眼行常规LASIK,非主视眼行多焦点LASIK.检测项目:远近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超声角膜厚度、对比敏感度、调节幅度、焦深、波阵面像差等.对计量资料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检验水准α为0.05,对数据进行双侧检验.将调节增幅和术后角膜多焦点指数、手术前后球差改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访6~11个月,平均(7±3)个月.非主视眼术前近视力为(LogMAR-0.082±0.220),术后6个月为(LogMAR-0.004±0.213),术后较术前提高(t=4.108,P=0.009);主视眼术前近视力(LogMAR-0.055±0.218),术后6个月为(LogMAR-0.034±0.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1.P=0.334).术后6个月6 mm拟合球面Q值,非主视眼平均为(0.08±0.27),主视眼平均为(0.46±0.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P=0.000).非主视眼术后角膜中央区出现高屈光力范围(手术预期视近区域),平均为(5.64±3.05)mm2;术后6个月,非主视眼4只眼(12.5%)出现正球差,平均均方根值为(-0.204±0.195)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600);主视眼无正球差出现,均方根值为-0.791~-0.083μm,平均(-0.470±0.208)μm,和术前相比负球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2,P=0.000),术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4,P=0.000).非主视眼术后6个月调节幅度较术前增加(0.84±0.61)D,主视眼较术前降低(0.10±0.67)D.非主视眼手术后调节力增幅和术后角膜多焦点指数、球差改变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老视前近视安全、有效.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伪调节,角膜多焦点性质和非球面性是手术后伪调节产生的根源,伪调节和术后负球差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对比研究非球面因子Q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接受Q值引导LASIK患者43例(43只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患者41例(41只眼)作为对照组,均取右眼进行分析,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查项目包括: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波阵面像差、超声角膜厚度、对比敏感度等.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手术前后Q值、瞳孔直径、像差、对比敏感度、切削深度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对有效光区和术前预期矫正的有效球镜度、K值、Q值、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1.0占97.67%,对照组裸眼视力≥1.0占97.56%;试验组和对照组最佳球镜度均在-0.50~+0.50 D,试验组平均为(-0.19±0.20)D,对照组平均为(-0.17±0.17)D;试验组Q值平均为(0.50±0.28),对照组平均为(0.82±0.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4,P=0.033);试验组球差平均为(-0.265±0.156) μm,对照组平均为(-0.487±0.159)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11);试验组对比敏感度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3个月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试验组有效光区平均(5.74±0.22)mm,对照组平均(5.34±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2,P=0.013).结论 Q值引导LASIK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常规LASIK相比,Q值引导LASIK矫正球差具有优势,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