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Rap 1 is expressed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Rap1-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Rap 1 GAP),with its specific target,Rap 1,has been shown to be important in the regulation of many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219例),检测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收集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分析术后呼吸衰竭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控措施.结果 两组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对侧"与"同侧"入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手术疗效,并评估术后臀肌容积.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筋膜挛缩症患40例,其中13例行"对侧"入路下关节镜松解术,27例接受"同侧"入路下的关节镜松解手术,平均随访周期(29.4±17.6)个月.评价所有患者臀肌容积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茶座、酒吧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为了掌握该行业的卫生情况,我们对1999年无锡市崇安区范围内的茶座、酒吧的卫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崇安区37家茶座和酒吧1999年卫生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脑、心、肾、大血管的损害或伴发其他疾病。临床上众多的不同作用和剂型的降压药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也略有差异。近来医学界对高血压特殊人群的选药又有了些新的认识。本文结合2007年6月公布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超高龄(≥90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男性42例,女性54例;年龄91~106岁,平均95.8岁,均为摔伤导致骨折.根据患者术式不同(患者自愿选择)分为髓内钉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各48例,髓内钉内固定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头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髓内钉内固定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91~106岁,平均96.2岁.股骨头置换组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92~105岁,平均95.6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钉内固定组手术时间(67.2±9.3)min短于股骨头置换组(90.6±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121.8±31.4)mL少于股骨头置换组(130.7±40.6)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行走时间(12.5±2.0)d长于股骨头置换组(5.6±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随访,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和92%,髓内钉固定组65%和71%,股骨头置换组优于髓内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内固定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分别为泌尿系感染2例、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骨头置换组2例,均为坠积性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的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其近期临床效果优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常发生于老年人,其临床治疗手段多样,但周期长,效果不确定。为此研究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的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患者6例,记录神经损伤以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第1天及1、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例患者术后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皮肤烧灼感,后自行消失;6例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均缓解。术后第1天平均VAS为1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为0分。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随访期间肋间神经痛缓解且无复发。结论 脊柱内镜下肋间神经切断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肋间神经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治疗周期短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是指由多种病理因素改变导致的胸椎管容积减小,继发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表现的相应临床症状[1]。病理因素包括胸椎椎管内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s,TDH)伴纤维环骨化等。在欧美TSS常引起脊髓病,在亚洲OLF常有发生[2]。TSS通常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是治疗TSS的有效方式[3-4]。本文就TSS的外科手术治疗最新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1-10期间手术取栓的5例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创面渗血。1例取栓后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再次动脉栓塞后肢体坏死截肢。随访18个月(4个月~27个月),1例19个月后死于晚期胃癌,其余病例生活状态良好。结论:血小板减少不是急诊动脉取栓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创造条件尽早手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