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71.
目的:评价镁铝匹林(阿司匹林、甘羟铝、重质碳酸镁复方制剂)对心血管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且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患者223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镁铝匹林组(113例)和阿司匹林组(110例),试验组给予镁铝匹林2片(含阿司匹林162 mg),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50 mg口服。于用药前及用药6周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51)。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0.28±22.45)%,-(21.57±23.67)%。镁铝匹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组少。结论:镁铝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无明显差别。镁铝匹林比普通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2.
目的研究连续口服盐酸噻氯匹定片(抗血栓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噻氯匹定片,每次250mg,每日2次。第11日按照预定时间点采血,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稳态血药浓度,并求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t1/2为(115±13.8)h,AUC0-21d为(24.48±10.02)μg.h.mL-1,tmax为(1.8±0.6)h,Cmax为(1303±428)ng.mL-1,Cmin为(235±107)ng.mL-1,Cav为(541±194)ng.mL-1,AUCss为(6.49±2.32)μg.h.mL-1,CLss为(48.1±33.7)L.h-1。结论连续口服盐酸噻氯匹定,吸收迅速,消除半衰期较单剂量大大延长;个体变异小。  相似文献   
173.
铝镁匹林片单剂量和多剂量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剂量和多剂量铝镁匹林片(每片含阿司匹林81 mg,甘羟铝11 mg,重质碳酸镁22 mg)的人体药动学特征。方法:27名健康受试者随机等分成81,162和324 mg·d~(-1)三组,每日口服规定剂量的铝镁匹林片,连续7 d。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结果:阿司匹林的T_(max)约30 min,t_(1/2)为17.4~29.8 min;水杨酸的t_(1/2)为3~4 h,T_(max)为30~60 min;各剂量组的C_(max)AUC,T_(max),t_(1/2)和Cl/F在给药后d1和d7均无显著性差异,t_(1/2)和Cl/F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呈线性动力学,连续服药未见体内蓄积。  相似文献   
174.
目的:对国家Ⅰ类新药心肌肽素的心脏保护作用进行再评价。方法:采用成组序贯分析法中的三角形作图法,对心肌肽素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再分析。结果:496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和搭桥的患者随机进入试验。试验组322例,平均年龄(48.43±11.39)岁,服心肌肽素;对照组174例,平均年龄(50.44±11.47)岁,服极化液。成组序贯分析法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具有较大变异的疗效指标,序贯分析法可能优于临床试验疗效分析常用的协方差分析法,同时还可大大节约样本量和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175.
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复方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单药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2种规格的复方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谷/峰比值,并与依那普利单药比较,探讨中国人应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合适剂量组合.方法:经2周洗脱期,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为95~114 mmHg,且ABPM检查平均舒张压≥82 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口服复方依那普利(E)10 mg/氢氯噻嗪(HCTZ)12.5 mg或E10 mg/HCTZ 6.25 mg或E10 mg,qd.治疗4周末,诊室SeDBP≥90 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 mmHg者按原剂量治疗,继续治疗4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8周末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1次.结果:治疗8周末,三组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均较给药前明显下降,A组(n=24)降压幅度优于C组(n=23)(P<0.05),略高于B组(n=26)(P>0.05).B组降压幅度高于C组,但无显著差异.A,B,C组的DBP谷峰比值分别为78.88%,70.23%和45.75%.结论:复方依那普利片每日一次口服可24 h平稳降压,且E 10 mg与HCTZ 6.25 mg剂量组合为佳.  相似文献   
176.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坐、立位血压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5年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年龄在18~70岁间的一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除外心脑血管病及其他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经过洗脱期2周后,进行坐位和立位血压测量,观察其随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等变化特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立位血压有关的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坐、立位血压分别为151±13/99±4mmHg、153±14/101±7mmHg(P>0.05)。立位比坐位平均血压升高2/2mmHg,坐、立位血压之间显著相关,立位收缩压与坐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坐位舒张压呈负相关。立位舒张压与坐位舒张压、立位收缩压之间正相关;与坐位收缩压负相关。立位收缩压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立位舒张压与性别呈负相关。但是立位收缩压与性别和体重关系不大;立位舒张压与年龄和体重关系不大。结论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患者中,立位比坐位平均血压升高2/2mmHg,两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7.
血脂调节(调脂)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等危症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ABCDE”最基本的疗法之一。他汀类药物不但可以改善血脂水平,而且可以发挥其调脂以外的作用(抗炎、抗栓、抗氧化、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并防止其破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显著降低冠心病等危症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临床事件和病死率达三分之一左右。本文简要复习于2001年发布、并经2004年更新的NCEP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的指南要点,略加国内的有关标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患者,男,26岁,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鼻炎、哮喘病史.2004年3月14日,作为健康受试者参加临床药物试验,体检正常,早晨8时服用阿司匹林片剂,81mg/片,共4片,服药2小时后出现胸闷,肺部未闻及干、湿口罗音,予以观察,夜间入睡后约0:04时自觉胸闷加重,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179.
目的观察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高血压6个月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18~65岁的中国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周停服降压药后,口服坎地沙坦8mg,每天1次;4周后,若坐位舒张压(SiDBP)≥90mmHg时剂量加倍至24周.分别在用药后第2、4、6、8、12、16、20及24周末随访,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①坎地沙坦8~16mg/d,服药后第2、4、6、8、12、16、20及24周时,坐、立位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下降(P均=0.0001).②不良反应6.7%(头晕2例、头痛1例),且程度较轻.结论8~16mg/d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个月的疗效及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国产坎地沙坦酯片/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过2周的洗脱期后,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坎地沙坦酯片8mg或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治疗4周后,若坐位舒张压(SeDBP)≥90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mmHg者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结果①药后24小时、白天和夜间DBP/收缩压(SBP)坎地沙坦酯组较用药前下降分别为(3.51±2.71)/(5.74±3.53)mm、(3.80±2.62)/(6.46±3.55)mmHg、(2.92±2.98)/(4.29±3.22)mmHg,依那普利组为(2.13±3.05)/(5.78±3.81)mmHg、(1.48±3.28)/(5.38±3.88)mmHg、(3.42±2.16)/(6.58±3.79)mmHg;②谷/峰比:坎地沙坦酯组DBP70.11%,SBP 64.27%,依那普利组DBP16.43%,SBP 18.61%;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坎地沙坦酯组18.18%,依那普利组30.43%。结论坎地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均可安全、有效降压。坎地沙坦酯每日1次口服能24小时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