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 血脂异常的现状 血脂异常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主要包括: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和(或)总胆固醇(TC)水平过高;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  相似文献   
162.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以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IE.方法:对9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病人的血培养/赘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培养的67例IE患者中,阳性的有20例(29.9%),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赘生物培养的44例IE患者中,阳性的有4例(9.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聿,需依靠血培养/赘生物培养以及其他实验手段正确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3.
因血栓溶解疗法具有经济、迅速、简便和易于操作的特点,目前仍作为一种重要再灌注方法被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剂的安全有效应用主要基于临床对该类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充分研究,同时应充分地认识和评估溶栓剂使用的风险及其在不同人种间用法用量的差异,应合理选用溶栓剂,严格按照标准的方法和剂量用药。  相似文献   
164.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可引起过敏样反应,美国放射学会2008年修订最新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7-2009年严重过敏样反应发生率0.037%,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预防造影剂导致过敏样反应的关键,是甄别高危人群,并事先给予预防措施,如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等。介入医生应时刻警惕造影剂引发的过敏样反应。中重度过敏样反应需要立即处理,如吸氧、补液、激素治疗和升压药(尤肾上腺素)以及心肺复苏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发的过敏样反应相对少见,及时识别、迅速处理严重过敏样反应是防止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5.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的方法,20例研究对象经2周洗脱期,服用贝尼地平4mg/d一次,2周末坐位舒张压(SeDBP)≥90 mmHg者加量至贝尼地平8 mg/d一次,继续服用6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8周末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一次.结果ABPM显示8周末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DBP)较洗脱期末分别下降(9.4±5.4/6.2±4.1)mmHg、(10.7±6.7/6.8±3.8)mmHg、(6.9±9.0/5.1±7.7)mmHg.降压T/P值SBP为58%,DBP为59%.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尼地平4~8 mg/d一次为疗效确切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评价镁铝匹林(阿司匹林、甘羟铝、重质碳酸镁复方制剂)对心血管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且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患者223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镁铝匹林组(113例)和阿司匹林组(110例),试验组给予镁铝匹林2片(含阿司匹林162 mg),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50 mg口服。于用药前及用药6周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51)。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0.28±22.45)%,-(21.57±23.67)%。镁铝匹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组少。结论:镁铝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无明显差别。镁铝匹林比普通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比较受试者口服复方贝那普利(含盐酸贝那普利10mg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mg)和贝那普利(10mg)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研究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两制剂、两周期交叉实验设计,12例健康受试者自身对照,口服复方贝那普利或贝那普利。应用LC/MS/MS方法测定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并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①复方和单方制剂中贝那普利原型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 (150.3±68.4)和(154.1±79.9)μg·L~(-1),T_(max)(0.53±0.18)和(0.46±0.16)h,AUC_(0-10b)(138.9±61.9)和(132.5±59.4)μg·h·L~(-1),t_(1/2)(1.2±0.7)和(1.5±1.1)h。②复方和单方制剂中代谢物贝那普利拉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146.7±79.8)和(119.3±50.9)μg·L~(-1),T_(max)(2.0±0.9)和(1.6±0.5)h,AUC_(0~10h)(546.7±218.5)和(515.1±230.9)μg·h·L~(-1),各参数在两制剂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地平对贝那普利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连续口服盐酸噻氯匹定片(抗血栓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噻氯匹定片,每次250mg,每日2次。第11日按照预定时间点采血,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稳态血药浓度,并求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t1/2为(115±13.8)h,AUC0-21d为(24.48±10.02)μg.h.mL-1,tmax为(1.8±0.6)h,Cmax为(1303±428)ng.mL-1,Cmin为(235±107)ng.mL-1,Cav为(541±194)ng.mL-1,AUCss为(6.49±2.32)μg.h.mL-1,CLss为(48.1±33.7)L.h-1。结论连续口服盐酸噻氯匹定,吸收迅速,消除半衰期较单剂量大大延长;个体变异小。  相似文献   
169.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的药动学特征,评价两种贝那普利制剂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先后单剂量口服贝那普利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0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贝那普利拉浓度。结果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贝那普利原型的Cm ax,tm ax,t1/2,AUC0-∞分别为(193.8±84.0)ng/mL和(226.3±110.3)ng/mL,(0.70±0.35)h和(0.47±0.20)h,(1.22±0.20)h和(1.30±0.16)h,(182.1±61.4)ng.h/mL和(180.3±73.6)ng.h/mL,贝那普利拉的Cm ax,tm ax,t1/2,AUC0-∞分别为(275.9±129.3)ng/mL和(266.6±105.9)ng/mL,(1.44±0.42)h和(1.31±0.36)h,(5.29±0.65)h和(5.41±0.80)h,(1187.6±481.9)ng.h/mL和(1155.3±481.8)ng.h/mL,根据贝那普利和贝那普里拉分别计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4)%和(103±9)%。结论贝那普利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0.
目的:评价镁铝匹林(阿司匹林、甘羟铝、重质碳酸镁复方制剂)对心血管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且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患者223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镁铝匹林组(113例)和阿司匹林组(110例),试验组给予镁铝匹林2片(含阿司匹林162 mg),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50 mg口服。于用药前及用药6周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51)。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0.28±22.45)%,-(21.57±23.67)%。镁铝匹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组少。结论:镁铝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无明显差别。镁铝匹林比普通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