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调控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增生与分化,以及信号传导等多种细胞生理过程,因此,细胞内蛋白泛素化降解是蛋白质重要的转录后修饰方式。EBV编码多种病毒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调节病毒的潜伏,使病毒能在免疫活性较高的宿主体中存活。LMP1和LMP2A可能作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底物而受其调控,EBNA1则充当蛋白酶体降解过程中的阻滞剂。对它们在该途径中不同作用的深入了解将促使我们发展治疗EBV相关癌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2.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肿瘤的多阶段到肿瘤防治的新概念,从肿瘤的遗传易感到早期检测研究网,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必将为促进临床肿瘤学和临床预防肿瘤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3.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53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及其与多种细胞蛋白间相互作用使P53蛋白呈现功能多样性。P53的翻译后修饰不是单个位点的修饰而是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及SUMO化作用的多位点修饰。翻译后修饰对P53功能至关重要,更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在蛋白质水平上的P53的功能性灭活是没有发生p53基因突变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2 g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前1/3,对照组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组各20例患者。记录术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术毕(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拔管后10 min(T7)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术后呛咳反应、异物感、咽喉疼痛等指标变化病例数,局麻药中毒症状。结果:T1~T5各时点HR、MAP、SpO2两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点试验组HR、MAP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T5时点对照组HR和MAP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0.05);SpO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呛咳例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而异物感试验组较对照组重(P<0.05)。两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均低于0.5μg/mL。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症状。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声带息肉手术拔管刺激,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增加术后咽喉部异物感,无明显局麻药中毒现象,可安全使用于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5.
TRAF1在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承兴  邓锡云  李晓艳  肖绘  曹亚 《癌症》2000,19(9):856-858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EB病毒LMP1与TRAF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1)表达的关系,以探讨LMP1可能促进TRAF1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LMP1和TRAF1抗体对30例鼻咽癌和12例慢性炎症鼻咽粘膜石蜡标本,以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MP1及TRAF1的表达。结果:30例鼻咽癌中16例是LMP1阳性(53.3%),  相似文献   
76.
王承兴  李晓艳  肖绘  邓锡云  曹亚 《癌症》2000,19(7):727-728
1993年,Key等开始尝试用两种不同种类的抗体检测同一组织或细胞的两种不同抗原,即双染色法[1],来检测同一组织或细胞不同部位表达的两种蛋白;利用两种蛋白在同一部位,其混合颜色与单独显示两种抗原颜色不一致,来推断两种蛋白是否共表达于同一部位.但是,由于两种抗原在同一部位,如果用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显示第一种抗原,其反应产物广泛沉淀,极易覆盖第二抗原的结合位点,从而影响第二抗原的检测反应.这一直是困扰双染色法检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国家相当高发的恶性肿瘤。湖南省鼻咽癌的死亡率在全国列第四位,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有效地防治鼻咽癌已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但迄今为止,鼻咽癌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人们试图从流行病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但未能系统、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及组成的改变。【方法】以羟脯氨酸测定反映Ⅰ、Ⅲ型胶原蛋白总量。SDS PAGE电泳分离proα1 (Ⅰ )及 proα1 (Ⅲ )链 ,考马斯亮蓝染色 ,图像分析仪计算Ⅰ、Ⅲ型胶原蛋白比。【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相近 ,分别为 (0 .988± 0 .1 4 1 )mmol/L和 (1 .1 0± 0 .1 5 9)mmol/L ,均明显高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 ;瘢痕疙瘩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为1 1 .4 91± 1 .2 2 3,高于增生性瘢痕、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 ,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相近。【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各型胶原蛋白表达强度的不一致性 ,对阐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及对两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9.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等阶段,而纳米技术的出现使得在纳米水平研究细胞成为可能,即出现纳米细胞生物学(cellular nanobiology)。纳米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包括DNA、RNA、蛋白质、细胞膜多个方面,体现了纳米科学与细胞生物学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80.
用改进的PCR-SSCP银染技术对鼻咽癌活检组织进行筛查,以检测Tx基因中与转化有关的序列在鼻咽癌中是否存在突变。在被检测的11例配对的鼻咽癌标本中均未检测到泳动速率的改变。提示在多数鼻咽癌中基因突变不是Tx基因的活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