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医药卫生   303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HBV总DNA(tDNA)、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和HBsAg,并探讨其特点.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21例CHB、23例LC和25例HCC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标本HBV tDNA、HBVcccDNA,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sAg.正态数据采用ANOVA分析和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在CHB、LC和HCC患者中,外周血HBVtDNA分别为(5.38±2.08)、(4.96±1.65)和(4.18±0.91)lg拷贝/mL,肝组织HBV tDNA分别为(7.18±1.91)、(6.51±1.87)和(5.87±1.47)lg拷贝/μg,肝组织HBV cccDNA分别为(3.53±2.03)、(2.63±2.13)和(0.58±1.40)lg拷贝/μg,外周血H BsAg分别为(3.30±0.65)、(3.12±0.52)和(2.60±1.03)lg IU/mL,CHB与HC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6,P=0.013;t=2.562,P=0.014;t=5.799,P<0.01;t=2.709,P=0.003),LC与HCC患者肝组织HBVcccDNA及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P<0.01;t=-2.237,P=0.023).外周血均未检出HBV cccDNA.HBsAg定量与外周血HBV tDNA(r=-0.290,P=0.016)、肝组织HBV tDNA(r=0.372,P=0.002)及肝组织HBV cccDNA(r=0.378,P=0.001)均有关.结论 HBV tDNA、HBV cccDNA、HBsAg在CHB、LC、HCC患者呈逐渐降低趋势,HBsAg定量与外周血HBV tDNA、肝组织HBV tDNA及肝组织HBV cccDNA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肝血瘀证患者与非肝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的免疫学指标.结果:84例PBC中肝血瘀证患者71例(84.5%),其中轻度22例(26.2%),中度25例(29.8%),重度24例(28.5%);非肝血瘀证患者13例(15.5%).两组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则以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面部、齿龈及眼周紫黑为高,在84例PBC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57.1%.肝血瘀证与非肝血瘀证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IgA、B因子均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体C3、C4不仅两组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PB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瘀证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研究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0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基因外显子13中AvaⅡ多态性在海南黎族健康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110例样本(实验组:黎族518名,对照组:汉族592名),采空腹静脉血,测血清中三酰甘油(triae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结果黎族人群与汉族人群LDL.RAvaⅡ基因3种基因型(A-A-)、(A+A-)、(A+A+)频率[70.7%(366/518)VS.70.3%(416/592),P〉0.05;24.7%(128/518)US.27%(160/592).P〉0.05:4.6%(24/518vs.2.7%(16/592),P〉0.05]无]和等位基因的频率[17.0%VS.16.2%,P〉0.05;83.0%眠83.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黎族人群LDL-R3种基因型(A-A-)、(A+A-)、(A+A+)血脂浓度比较,只有血清T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1±0.730)mmol/LVS.(1.552+1.113)mmol/Lus(1.046_+0.284)mmol/L,F=3.454,P=0.033]:汉族人群3种基因型(A-A-)、(A+A-)、(A+A+)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族人群与汉族人群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显著差异。黎族人群AvaⅡ三种基因型(A-A-)、(A+A-)、(A+A+)的血脂浓度比较,只有TG浓度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降低感染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病房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ICU病房接受治疗的1205例患者中有240例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9.92 %.在发生院内感染者中有174/240(72.50%)为使用呼吸机导致,是ICU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最危险因素;有58/240(24.17%)为留置导尿管导致;8/240(3.33%)为留置深静脉插管导致.从感染发生部位来看,在全部240例院内感染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56例,占65.00%.医疗器械使用时间长短与院内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强化病房管理、保证环境卫生、杜绝交叉感染、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减少侵袭性诊治手段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严格预防并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住院的年龄≥65岁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并对其危险因素和梗死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6.0%)和糖尿病(29.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56.2%)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9%)在腔隙性脑梗死中也较多见。腔隙性脑梗死以基底节为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552,95%CI:0.05~1.3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HR=2.645,95%CI:0.76~17.9);心源性疾病可能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HR=1.401,95%CI:0.08~1.83)。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二级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非侵入性检查诊断酒精性肝病的价值。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并予以量化。对98例酗酒者进行FibroScan检查,并对肝脏硬度超过13kPa的患者进行肝活检,评价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肝脏硬度超过13kPa的53例患者中,9例患者由于超重未能得出准确的测量数值,8例拒绝肝活检,3例因患有其他疾病而未能进行肝活检。在33例肝活检患者中,12例确诊为肝纤维化,21例为肝硬化。肝脏硬度阈值为13kPa的酗酒患者存在肝硬化的阳性预测值为97%。结论 FibroScanR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我们认为:1,肝脏硬度低于8kPa的酗酒患者可能不存在肝纤维化;2,肝脏硬度介于8.0至13.0kPa之间时,肝纤维化可能正在形成;3,肝脏硬度超过13kPa时,肝硬化已经形成,应该考虑为该类患者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患者共452个周期,按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分为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比较拮抗剂方案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内分泌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结果(1)在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中,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基础睾酮(T)水平、窦卵泡计数(AF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三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水平、Gn的用量、取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及流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Gn的用药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卵巢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30.28%)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FSH水平及总Gn用量与卵巢反应性呈负相关,取卵数与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结论拮抗剂方案中,卵巢反应性与患者的年龄、bFSH水平及Gn用量有关,对卵巢反应性进行评估应当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学检查及内分泌特点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Tin2多态性与偏头痛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50例偏头痛患者(其中无先兆偏头痛M0 111例,有先兆偏头痛MA 39例)及105例正常对照.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提取DNA.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电泳分析技术,检测偏头痛组及对照组STin2基因多态性,并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偏头痛组STin2基因型总体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5.509,df =2,P=0.064),但MO患者STin2.12/12基因型频率为45.9%,对照组为31.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 =4.785,df=1,P=0.036),STin2.9等位基因在MA患者中有增加的趋势(MA组为5.1%,而对照组为0.9%).结论 STin2.12/ 12基因型可能增加偏头痛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0.
1例43岁女性患者,因感冒口服酚氨咖敏片(1片,tid),第2天停药。用药第5天出现四肢发疹,红斑伴瘙痒明显,用药第7天发展至面部,用药第9天出现高热,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 22.82 × 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9.3%,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2.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5 U?L-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5 U?L-1,乳酸脱氢酶228 U?L-1,磷酸肌酸激酶27 U?L-1,总胆红素10.2 μmol?L-1,直接胆红素3.4 μmol?L-1,1-3-β-D葡聚糖7.00 pg?ml-1,内毒素5.00 pg?ml-1。考虑为酚氨咖敏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qd)、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qd)静脉滴注,依巴斯汀片(10 mg,qd)、盐酸赛庚啶片(2 mg,qd)口服。停药第14天面部、躯干、四肢见暗红斑及色素沉着斑片,皮疹明显消退,白细胞14.95 × 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2.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 U?L-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 U?L-1,乳酸脱氢酶165 U?L-1,磷酸肌酸激酶14 U?L-1,总胆红素9.0 μmol?L-1,直接胆红素1.9 μmol?L-1。停药后6周,皮疹全部消退,皮肤颜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