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目的:探究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采用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实施结肠镜检查的74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观察组患者实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肥皂水灌肠联合导泻,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后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2度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1度比例高于对照组,肠道清洁3度、4度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便秘患者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肥皂水灌肠联合导泻,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结肠镜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观察16Hz、130dB次声对SD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依达拉奉对其脑损害的防治作用。依达拉奉干预组在次声作用前3d开始连续给药(3mg/kg)直至次声作用7d后停止。次声作用7d后,测Y型电迷宫评定大鼠记忆功能,用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免疫标记法检测海马内ssDNA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脑超微结构。结果发现次声作用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海马ssD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出现较严重缺血、缺氧性改变,并可见不同时期凋亡细胞。依达拉奉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海马ssD-NA阳性细胞数较次声对照组明显减少,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电镜下细胞变性改变程度较轻。由此得到结论16Hz、130dB次声可引发大鼠的脑损伤、细胞凋亡、记忆功能受损,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次声引发的这些损害。  相似文献   
73.
赵春月  徐晓菲  王丽梅  王兰 《医药世界》2010,(11):1416-1416
环丙沙星属第三代喹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都有较强抑杀作用,对绿脓杆菌具有很好抑杀作用,此外对某些厌氧菌、支原体也有效。因其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耐受性好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其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头痛、头晕、倦怠、失眠以至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74.
HBV DNA聚合酶在评价抗HBV药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微量直接法检测血清中 HBV DNAP并对海洋药物“911”抗 HBV作用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PFA对DNA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 0μg/ ml剂量能全部阻断 DNAP的活性 ,1.2 5μg/ ml能抑制 5 .6 %的 DNAP活性 ,与有关报道一致。“911”对 HBV DNA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经两次平行样本重复实验 ,其结果基本一致。其平均半数抑制剂量为 4.15 mg/ ml。证明微量直接法体外测定药物对 HBV DNAP的抑制作用 ,是评价抗 HBV药物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有关细胞因子及病理学对肝组织标本从细胞、分子水平、组织超微结构等研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特点,并探讨合理的防治对策。方法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包括切脾后、未达晚血标准的脾肿大者及晚血夹杂肝炎者分为A、B、C3组,除进行肝纤维化指标、生化检测和超声显像检测外,另对部分患者作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膜CD35表达免疫学检测。部分患者作肝组织病理学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212例中有94.06%的患者曾接受不同药物的病原治疗。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项或2项均为阳性者3组差异有显著性。肝纤维化4项指标测定中,层黏蛋白、透明质酸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超声显像肝实质分级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研究中,炎症与纤维化呈正相关。晚血肝纤维化时C-I、C-型胶原在肝汇管区、中央静脉、肝窦等部位含量均明显增加,肝窦本身出现扩张与狭窄两种病理改变。结论血吸虫病的病理不仅属窦前性改变,肝窦本身病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彻底杀虫治疗或切脾后,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今后尚需加强随访与防治,减少晚血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6.
77.
从山东地区产的成年鸭中分离出鸭乙肝病毒,人工感染当地1日龄雏麻鸭。用斑点酶法、斑点杂交法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外周血中被感染鸭乙肝病毒不同时期的动态,并对不同感染阶段的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感染3周时鸭体内病毒复制较为活跃,此时肝组织病理损害也较严重。本实验为研究人类乙肝病毒的早期感染尤其是母婴传播过程外周血中乙肝病毒的动态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提供了动物模型,为防治乙肝病毒早期感染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8.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单股动物小RNA病毒,其复制过程的完成需要嗜肝DNA病毒的帮助,常与HBV联合感染或在HBV携带的基础上重叠感染.临床常表现出慢性化和肝病加重趋势.本文通过对54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抗—HD和HBV多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提供了HDV感染程度和分布特征的基本资料.探讨了HDV和HBV感染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CHP)、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重症乙型肝炎(F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选自济南市传染病院住院病人,原发性肝癌(HCC)选自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医科大学附院确诊病例,无症状携带者(ASC)由济南市传染病院健康查体发现.1.2 研究方法 采取询问和填表方式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抗—HD试剂购自北京市肝病研究所,用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出测试  相似文献   
79.
嘉兴市第14次晚期血吸虫病随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及时掌握和观察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的动态变化,我们自1974年以来,每2—3年对晚血患进行定期复查,本次为第14次的随访。方法:对复查的237例患进行体检及肝肾功能、血吸虫免疫、肝纤维化指标等项目测定,并作B型超声显象检测。结果:现有晚血237例中男女之比为1:2.65,平均年龄64.4岁,60岁以上达74.26%;晚血分型巨脾型为主,占晚血总数的65.82%,二年半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达43.21%;新增晚血中60岁以上高达67.86%,巨脾型占57.14%。血吸虫免疫测定,单项酶标阳性6.34%(13/205),单项间凝阳性11.71%(24/205),2项均为阳性为38.05%(78/205);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中,HA、LN、PCⅢ、CⅣ4项均为正常49例(24.62%),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B超检查结合临床体检脾肿大的43例中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混合性肝硬化及脂肪肝等。结论:血吸虫病患尽管经过病原治疗杀虫后和晚血患脾切除后,但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某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划分,每组41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雷贝拉唑单用治疗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用药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胃镜下食管黏膜修复情况,对不良反应、反流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胃镜下疗效90.24%相比对照组70.73%显著提高,反流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方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对患者反流情况及症状改善明显,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