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NF-alpha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移植对其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获取健康Wistar大鼠骨髓,体外提取、培养BMSC,收获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并鉴定其表型.在健康Wistar大鼠肠黏膜下注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并用底物荧光素法示踪细胞.另外制作Wistar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BMSC悬液1 m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0、2、6、24、72和120h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小肠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D-乳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ZO-1).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BMSC.经肠黏膜移植后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定植在肠道.实验组大鼠小肠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小肠黏膜屏障更完好.术后6h实验组DAO为(11.36±1.89) IU/ml,对照组为(14.27±2.09) IU/ml(P<0.05);24 h时实验组DAO为(5.04±1.04)IU/ml,对照组为(7.35±1.46) IU/ml(P<0.05).术后6 h实验组D-乳酸为(1.57±0.25) mmol/L,对照组为(1.93±0.19)mmol/L(P<0.05);术后24 h实验组D-乳酸为(1.09±0.13)mmol/L,对照组为(1.41±0.07) mmol/L(P<0.01).术后6h实验组TNF-α为(266.09±8.84)ng/L,对照组为(286.81±11.54) ng/L (P<0.01);术后24 h实验组TNF-α为(190.39±4.24) ng/L,对照组为(218.49±15.51 )ng/L(P<0.01).实验组ZO-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肠黏膜下移植BMSC可以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4.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宋红丽祝英华王家琳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在我国属常见病,人群普遍易感、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往往有严重的后遗症。以目前的检测手段尚不能早期确诊此病。1992年森田公一等首次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用于乙脑...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200只Wistar大鼠进行异位小肠移植供受体手术,加强细节保护肠道,增加供肠血供,减少不必要的体循环淤血,生理压力灌注辅以全身肝素化以及低压灌肠来获得高质量供肠;熟练掌握并在20倍显微镜下连续外翻血管缝合,延迟收线以减少血管并发症;术后经阴茎背静脉安全补液.结果:实施100对小肠移植,术后3d成功率达91%,血栓形成、低血容量性休克仍为主要死亡原因.85%的大鼠可以存活超过两周.整个手术可以在3h内完成.结论:高质量的供肠与显微镜下血管吻合的改进以及适当补液可以提高大鼠小肠移植术后生存率,从而建立稳定的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rhEPO预处理组(C组)3组,每组12只.A组只给予剖腹手术,C组缺血前10min预先皮下注射rhEP0 1 000 U/kg,B、C组均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5 min后恢复再灌注2h,取血清及小肠组织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TNF-α检测及HE染色和ZO-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B组比较,A、C组小肠绒毛排列整齐,破坏程度明显减轻,ZO-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ELISA结果显示:血浆DAO、D-乳酸和TNF-α水平在B组和A、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和C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注射rh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道有保护作用,并且其对ZO-1蛋白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 6)水平、腹水中内毒素 (LPS)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其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诊断及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4 3例病人系我院 1996- 1998年住院病人 ,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 ,近 1个月均未接受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诊断标准以 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定标准诊断 ,SBP诊断参看 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2 6~ 69岁 ,平均 4 5岁。上述病人均无结核、心脏病及癌症病史。肝硬化患者并自发…  相似文献   
28.
头孢唑啉钠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确认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初步探讨影响流浪行为产生的因素.[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艾克森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112例住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同期住院的104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ES-CV量表中家庭环境、宗教道德观和组织性得分较低,矛盾性、独立性及控制性得分较高,EPQ-RSC量表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中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以及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是流浪行为产生的风险因素.[结论]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差的家庭环境和相对缺陷的人格可能是其流浪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小肠移植外科技术、早期排斥反应等仍是现今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1-2].在小肠移植动物模型中,血管吻合技术历来都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建模手术成功的关键[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肠移植中常见的血管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