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即夏科-马里-图思病(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该病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发病率为1/2500~1/10000[1],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以双下肢为主的四肢远端肌肉无力和肌萎缩,没有或仅有轻微的感觉障碍。多在20岁以前发病,病情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12.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宛如体内的一个小工厂,在这里合成一些人体必需的物质.有些物质在这里解毒和排出体外。肝脏也与脂质的代谢密切相关.脂肪酸的合成氧化、胆固醇与蛋白质的合成、异常蛋白质的清除等都是在肝脏进行的,从而使脂肪的消化、吸收、分泌、氧化、转化等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如果某种原因造成脂类物质代谢的失衡.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如果超过了肝脏湿重的5%或者超过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肪变时,  相似文献   
113.
洛伐他丁和吉非罗齐对老年人原发性高脂血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美以2∶1比例配伍应用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病人。采用开放自身对照,先记录卡马西平单用3月的基线发作频率,继则添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镁的剂量比为2∶1,配伍用药至少3个月。记录病情日志,每月至少随访1次。观察每月发作频率与副作用。治疗3个月以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脑电图检查。结果19例(27.9%)完全控制,15例(22.1%)显效,7例(10.3%)有效,18例(26.5%)效差或无效,7例(10.2%)加重,2例(2.9%)因副作用(恶心与头晕)停用。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在联合前后均正常。结论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镁以2∶1比例配伍应用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5.
1临床资料 患,男性,40岁。因右季肋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部疼痛,为隐痛,右侧卧位明显,平卧位减轻。不伴发烧、恶心、呕吐、腹泻,无陶土样大便。既往有糖尿病史12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生于北京,未去过外地,无外伤手术史。曾在北京郊区办畜牧场8年,与牛、羊、狗接触密切。入院查体:BP16/10kPa,R20次/min,P80次/min,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在颅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2019~2020年的住院患者,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37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40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院内常规性护理模式,即患者入院时常规的入院宣教及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术前指导、心理和睡眠指导、疼痛宣教,术后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及镇痛用药指导;试验组患者实施改良疼痛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以及疼痛护理有效性。结果:试验组术后24 h和48 h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试验组术后24 h和48 h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疼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7.
打哈欠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常见的一种生理性动作,与警觉性降低有关。病理情况下也可以出现打哈欠,称之为病理性打哈欠,意义和价值尚未明确。癫痫围发作期打哈欠罕见,多为病例报道,仅有一项颞叶癫痫的系统性回顾。癫痫类型方面,近半数患者类型不明或者未提及,提及的患者中以颞叶癫痫最常见,其次可见于额叶癫痫、特发性癫痫、婴儿痉挛症等。病因方面,以肿瘤和皮质发育不良常见。脑电图方面,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提示颞叶最常受累,发作期脑电图模式以慢波活动多见。围发作期打哈欠在颞叶癫痫中可能具有定侧价值,定侧价值不统一,非优势半球的可能性大。发病机制上,人类电刺激壳核产生了打哈欠动作,动物实验方面证实杏仁核中央核和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在打哈欠动作完成上发挥了作用。我们推测,癫痫患者出现围发作期打哈欠的机制,可能与边缘系统受累有关。癫痫围发作期打哈欠罕见,特点尚未完全认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病例进行系统性研究,也期望更多的同行能够关注癫痫围发作期打哈欠。  相似文献   
118.
睡眠在癫痫疾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睡眠的昼夜节律可以影响癫痫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睡眠质量下降是癫痫发作的常见诱因,提高睡眠效率和控制癫痫发作对所有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显著积极影响。癫痫发作过程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表明癫痫发作时细胞兴奋性及一系列的神经递质、激素、离子通道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作用于睡眠-觉醒周期,引发睡眠结构及昼夜节律发生变化。而这些关联可能为针对癫痫控制及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提供新的治疗途径,从而达到既能良好的控制癫痫发作,又能改善患者的睡眠,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进行要因解析,找出真因,制定措施并组织实施,形成标准化制度,使品管措施持续实行。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显著提高:PICC置管率由实施前的39.3%提高到72.9%,化疗药物经 PICC输注率由56.1%提高到91.6%。PICC置管前宣教时间由43.5 min减少到19.1 min,患者满意度由86.6%上升至96.6%。结论品管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对血管的伤害,同时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手法、责任与荣誉感、沟通协调、团队凝聚力、自信心、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对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惊厥发作和痫性放电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以托吡酯(0.154g/kg)作阳性对照,半夏(36.4g/kg)、钩藤(38.5g/kg)、半夏+钩藤(24.5g/kg)灌胃(ig)后,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大鼠皮层和海马的EEG,观察药物对痫性行为、痫性放电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最高波幅的影响。结果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抑制痫性行为和痫性放电,其中合用组较两单药组显著延长痫性行为发作潜伏期和痫性放电的潜伏期,但对痫波发放频率及最高波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和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用药能明显抑制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大鼠惊厥和痫性放电,两药配伍应用的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