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前愈汤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愈汤通过调节锌水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新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大肠杆菌和角叉菜胶分别建立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分别用前愈汤剂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种病理模型的影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大鼠前列腺锌含量.结果前愈汤剂治疗组前列腺组织锌含量为(199.8±34.2)μg·g-1(湿重);CBP模型组前列腺组织锌含量为(8.1±14.0)μg·g-1(湿重),与CBP模型组相比,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前愈汤剂能显著提高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锌含量;结合病理组织学观察,前愈汤剂具有减轻病变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及促进病损修复作用,通过调节前列腺组织锌含量的作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与其抗菌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前列腺锌含量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锌含量与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用大肠杆菌建立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病理模型,分别用前愈汤剂和前列泰片进行治疗,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大鼠前列腺锌含量;观察对病理模型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利用免疫放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前列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锌含量差异分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IgA和IL—8水平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与锌缺乏和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密切关系,经过中药治疗后,前列腺锌含量和局部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结合观察光镜下前列腺形态学的变化,病变的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减轻及促进了病损修复,说明锌含量和局部免疫功能的改变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3.
转移因子(TF)属免疫调节剂,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本文观察了TF治疗肺炎60例的疗效。其中男43例,女17例,  相似文献   
84.
克拉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微生物效价测定法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克拉霉素含量测定的HPLC法和微生物效价测定法两种方法的平行性。方法 :采用HPLC法和微生物法测定 3批样品的标示量。结果 :HPLC法测定的 3批样品的标示量为 97.98% ,99.83 % ,10 1.5 % ,微生物效价测定法为 97.3 % ,97.6% ,98.5 %。结论 :两种结果经t检验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85.
本文采用转篮法对国内外4厂家5批号的异博定片作了体外释放度■,对■取的T_(50)、T_■、m 三个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T_(50)、T_■有极显著差异,m 有显著差异。同时作了崩解度和硬度试验,T_(50)和崩解时限之间相关系数有极显著意义(P<0.01)。硬度国外样品均比国内样品高,而崩解时限低.  相似文献   
86.
本文收集自发性气胸共110例,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1.性别和年龄。男性100例,女性10例,男女比10:1。16—30岁(52%);31—50岁(24%);50岁以上(24%)。2.病因和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7.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药效。方法 参考国外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 依达拉奉具有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临床上对脑梗死急性期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结论 本品有望成为脑梗死急性治疗期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三氮唑核苷在5 %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变化,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配伍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 H P L C色谱法进行。结果: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配伍溶液色泽加深,含量略有下降,其余各组色泽未变,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不能联合应用;头孢唑啉钠与三氨唑核苷可联合应用,但最好在6h 用完。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发芽过程中不同芽长麦芽HPLC指纹图谱及生物碱动态变化规律,从化学成分角度优选麦芽适宜发芽芽长。方法:用Wonda 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70 nm。测定10批麦芽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条件下比较麦芽发芽过程HPLC指纹图谱差异;采用HPLC及酸性染料比色法研究麦芽发芽过程生物碱物质动态变化。结果:10批不同芽长麦芽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7号峰为大麦芽碱。大麦在发芽炮制后,新增加了5,7,8,10,12,15,16,17号峰;在发芽过程中,1,6,9,13号峰的峰面积逐渐增大后减小,在芽长为0.75 cm时达到最大;3,5,8,17,18,19号峰的峰面积逐渐增大后趋平。麦芽芽长为0.75 cm时,总生物碱含量最大。结论:建立的麦芽药材HPLC指纹图谱可为麦芽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麦芽含有的化学成分在发芽炮制过程中产生明显变化,以麦芽生物碱成分含量为指标,则麦芽最佳芽长应为0.75~1.00 cm。  相似文献   
90.
复方芍黄口服液的壳聚糖絮凝沉淀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壳聚糖对复方芍黄口服液絮凝沉淀效果及对主要成分芍药苷、大黄素提取的影响.方法:以平行试验测定水煎絮凝澄清液、水煎醇沉液、水煎自然沉淀液的芍药苷含量及相关成分的保留情况;以留样观察考察其澄清度的稳定性.结果:壳聚糖有较好的澄清效果,对主要成分的保留效果好,对芍药苷保留率为88.7%,高于醇沉法86.4%;澄清度稳定性比醇沉法略差,但符合制剂质量要求.结论:壳聚糖可替代醇沉法用于复方芍黄口服液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