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为探讨山丘型光壳钉螺能否向沅江水系扩散,我们于2001年3~10月对汇入沅江的3条有螺水系进行了螺情调查及现场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汉寿县目坪湖垸外易感地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汉寿县目坪湖垸外血吸虫易感地带影响因素。方法 于1995-1998年对目坪湖垸外沿湖堤村人畜活动、居民接触疫水行为、耕牛放牧以及野粪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别用Kato-Katz法物粪便孵化法调查渔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感染性,计算本地渔民、外洲活动渔民和耕牛相对传播指数。结果 沿湖3个村居民接触疫水率为46.0%,其中捕鱼占52.6%、放牧占15.9%。距湖堤100m以内,一层村居民疫水暴露占总暴露率的94.4%。在观察4.1%,其中阳性牛粪46份,占90.2%。水体感染性测定,共解剖小鼠1176只,平均感染率16.9%。本地副渔民、外洲活动专业渔民、湖洲散放耕牛血吸虫感染分别为25.87%、40.60%和15.68%,相对传播指数为1.35%、5.82%和92.8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评价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的TEG主要参数值[R值、K值和血凝块最大强度(MA)]和常规凝血试验主要参数值[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Plt≥100×109/L的患者,MA与Plt呈正相关(r=0.37,P<0.01);Plt<100×109/L的患者,MA与Plt无相关性(r=0.05,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15,P<0.05),而与INR无相关性(r=0.14,P>0.05)。K值与FIB整体呈负相关(r=-0.25,P<0.01);但当FIB<2g/L时,K值与FIB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两者联合应用更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探讨血糖和血脂控制情况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患者99例,年龄≥40岁,单一服用阿司匹林(100mg/d)作为抗血小板药物,服药时间在1年以上。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并计算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率,以抑制率50%记为阿司匹林抵抗(AR),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进而分析代谢状态与AR的关系。结果 99例病例的AR总体发生率为28.3%。根据空腹血糖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和糖尿病组,3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91.6±34.8)%、(64.0±81.9)%和(70.3±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清TG结果将患者分为TG正常组(≤1.7mmol/L)和TG异常组(1.7mmol/L),两组的血小板抑制率[(82.9±53.9)%vs.(78.0±62.9)%]和AR发生率(27.3%vs.30.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清TC结果将患者分为TC正常组(≤5.17mmol/L)和TC异常组(5.17mmol/L),两组的血小板抑制率[(82.7±56.3)%vs.(83.3±77.4)%]和AR发生率(28.0%vs.29.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状态可能是干扰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原因之一,AR的发生与有血糖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平湖洲滩钉螺的消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或消灭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目平湖五一村垸外洲滩为试点,收集当地2002-2007年的气象、水位资料,现场观察各年度的钉螺分布、消长及环境变化情况,分析钉螺分布的特点及其与气象、水位、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钉螺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活螺平均密度和年降雨量有显著相关关系(r=0.822,P〈0.01),其回归方程为Y活螺密度=-24.552+0.066X降雨量。2003-2005年,各年度气温、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间无明显变化,钉螺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006年气温、湿度、日照时间与2003-2005年无明显差异(P〉0.05),但降雨量减少(3、8~9月)、水位明显下降(8~11月);同时,2005年洲滩进行了开沟抬垅、封洲植树等人工改造。2006年开始钉螺密度显著下降、钉螺死亡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目平湖(西洞庭湖)每年的气温、湿度、日照时间相对稳定,影响本地洲滩钉螺分布及消长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地理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目平湖草洲围栏造林控制传染源降低血吸虫病疫情的效果. 方法选择目平湖西岸五一村为纵向观察点,观察垸外草洲围栏造林前后钉螺密度,感染螺变化及人畜活动和病情变化. 结果观察区围栏造林后活螺密度大幅度下降,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为0,人畜上洲活动频次明显减少,野粪密度降低,连续3年无野粪阳性,人群粪检阳性率由11.93%降至1.42%,下降了 88.10%(X2=195.66,P<0.001),耕牛粪阳率由17.42%下降为3.45%,下降了80.20%(X2=11.19,P<0.005). 结论湖区大面积草洲围栏造林、封洲禁牧,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净化湖洲,减少人畜重复感染,降低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8.
洪水期间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9月,常德市牛鼻滩镇与贺家山农场暴发急性血吸虫病(下称急血)71例,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方法与结果1.1急血病人资料来源查阅市急血病人报表和患者住院病历,并与患者访谈,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发病时间、接触疫水时间、方式和地点。1.2急血诊断标准按1990年版《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标准进行。确诊急血71例。其中牛鼻滩镇30例,贺家山农场41例。71例中,粪检发现血吸虫卵66例,IHA与 ELISA二项阳性5例。1.3急血人群性别、年龄分布 71例急血中,男性50例,女性21例;4~6岁儿…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洞庭湖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3年纵向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进行队列研究,家畜病情和螺情进行纵向调查。结果 五一村居民累计血吸虫病率72.2%,累计急血患病率8.3%,累计晚血患病率1.6%,疫水暴露率43%。2002-2004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3.7%、11.3%、11.7%。粪检阳性者化疗后一年内疫水暴露率93.4%,居民重复感染率35.1%。五一外洲感染螺分布广泛,钉螺感染率达0.90%,感染螺平均密度0.0263只/0.11m^2。结论 垸外草洲是主要疫源地。本地耕牛及副业渔民是主要传染源,也是重复感染的主要对象。这类地区需加强垸外草洲综合治理,压缩疫源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目平湖水位和洲滩植被变化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目平湖三峡建坝前后两个时段气象水位资料及螺情资料,从2003—2007年,纵向开展春秋螺情调查,比较三峡建坝前后环境变化并分析对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目平湖区三峡建坝后比建坝前枯水位升高1m,洪水位降低0.5m,枯洪水位落差缩减了1.5m,年均水位升高0.9m;年均气温升高0.8℃,平均降雨量增加466mm。春秋两季活螺密度及感染螺密度建坝前后无明显变化,但有年间差异。草洲植树后,活螺密度逐年减少,第2年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三峡工程对目平湖洲滩钉螺分布影响不大,但湖洲钉螺分布与水位及植被变化有明显关系,草洲植树可改造疫源地,降低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