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X线、CT、MRI检查在胆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线、CT、MRI检查在胆系疾病中的应用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刘振春商健彪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肝胆管,胆道疾病主要是肿瘤、结石、炎症、囊肿和息肉样变。这些疾病的影像诊断除依靠传统X线之外,主要是超声、CT、MRI、核医学和内镜等。现从X线、CT...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皮下植入中人氟安(氟尿嘧啶缓释剂,5-fluorouracil sustained-release,5-FU)联合静滴亚砷酸注射液(Arsenous acid)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晚期肝癌和术后或介入术后复发的病例,对照组55例予静滴亚砷酸每日10 mg,连用14 d为一疗程;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予一次皮下植入中人氟安300~500 mg。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KPS评分)、生存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9%、34.5%,临床获益率为85.7%、65.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1±0.32)年、(0.98±0.26)年(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轻-中度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加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皮下植入中人氟安联合静滴亚砷酸治疗晚期肝癌效果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毒副反应轻,为治疗晚期肝癌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不同肿瘤来源的骨转移患者的52个病灶行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骨转移灶的止痛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缓解率为92.5%;治疗后疼痛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部分缓解病灶为12个、稳定32个、进展8个.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问永久植入125Ⅰ粒子治疗肿瘤转移灶疗效确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严重度较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导管药盒系统(PCS)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患者行动脉序贯化疗.自1998年7月以来,利用PCS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动脉造影(CTA),并同静脉增强CT、MRI及血管造影对比,探讨经PCS行CT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CT定位在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6年引进瑞典ELEK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用立体定向体部框架 ,通过重复性CT扫描 ,测定CT定位的精确度 ,并治疗各种体部肿瘤 110例。1 材料和方法1.1仪器设备 立体定向体部框架、定位器由医科达公司提供 ,CT机为岛津5 0 0OTX型 ,CT增强用高压注射器为美国OP10 0型。1.2方法 患者平卧于立体定向体架内的真空垫上 ,将枕垫构型 ,使患者上肢及头部得到支撑 ,连接气泵 ,抽真空 ,在胸骨及胫骨作标记 ,行CT定位扫描 ,FOV5 0 0mm ,层厚 5mm ,层距 5mm ,85例典型病例行重复CT定位 ,比较横轴、纵轴靶的重复…  相似文献   
26.
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鼻咽颌面部大出血42例,均经股动脉插管入颈内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和临床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和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分别行颈外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枕动脉、蝶腭动脉、咽升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一次栓塞止血成功率100%。随访3~12月,无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动脉栓塞治疗鼻咽颌面部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 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 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盆腔放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西药口服配合灌肠)和观察组(30例,接受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放射性直肠炎严重程度及功能状态。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放射性肠炎程度及改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9.
30.
MSCT引导下冷极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极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76例恶性肿瘤84个瘤灶,瘤体直径3.0~15.0cm,平均8.5cm。根据消融术前MSCT图像制定治疗计划,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将针型电极插入肿瘤预定位置进行热消融,消融温度58~90℃,治疗时间15~120min。术后2h复查,观察有无急性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每3个月CT复查观察肿瘤有无残留和复发,必要时可多次治疗。通过影像学评估消融的疗效,并统计生存期。结果76例恶性肿瘤84个瘤灶在MSCT引导下消融针均准确插入肿瘤预定位置并顺利完成热消融过程,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84个瘤灶完全坏死15个;不完全坏死和部分坏死45个,总有效率71.43%(60/84)。治疗后生存率随访:6个月90.79%,12个月63.16%,18个月36.84%,24个月14.47%。结论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极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创伤小、易耐受、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